10月15日下午,2025年“名师大讲堂”在明德楼报告厅举行。活动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特邀校级教学名师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毛莉君教授、体育学院马德厚教授、传媒与设计学院张荣花副教授联袂开讲。三位名师围绕“课程思政创新、AI赋能教学、教师健康管理”三大主题,为近300名教师带来了一场跨越学科、润物无声的教学盛宴。

“学问思辨行”:让广告课堂成为价值观“种草”现场
张荣花副教授以《“学问思辨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融入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思考》为题,分享了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广告理论与实务》的建设心得。她提出“一五五”模式:以“立足时代、扎根大地、坚持文化自觉的广告传播”为主线,锚定“价值观引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责任、伦理担当”五大育人目标,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环节,把“润物无声”做成“精准滴灌”。

“广告人首先要做价值‘守门人’。”张荣花副教授现场展示学生作品:一组以“非遗活化”为题的公益广告,从调研、创意到投放,全程嵌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现知识传递与价值塑造同频共振。讲座尾声,她邀请在场教师扫码加入“学问思辨行”协同教研社区,发出“让每一门课都开出一朵思政之花”的倡议。
“AI+教学”:让教师从“经验”走向“精准”
毛莉君教授在《AI时代高校教师的守正创新》报告中,用“1段视频+3个案例”直观呈现AI赋能教学的三大变革:教学设计智能化、教学过程精准化、教学评价立体化。她现场演示“AI思政一点通”——输入学生课堂行为数据,30秒生成个性化思想成长报告;展示“人机共创艺术展”学生作品,引发阵阵惊叹。

“AI不会替代教师,但会用AI的教师将重新定义课堂。”毛莉君教授提出“1:9定律”:教师用10%的时间“调教”智能体,可节省90%的重复劳动,把更多精力投入高阶思维培养。她提醒教师“三不要”——不要过度依赖技术、不要忽视伦理、不要忘记情感,守住育人初心,让技术为教育所用、为学生成长服务。
“主动健康”:从“亚健康”到“高效能”
“教师是教学第一生产力,更是学校第一健康力。”马德厚教授以《教师职业健康管理与科学运动——从“亚健康”到“主动健康”》为题,用数据“把脉”:全国教师70%处于亚健康状态。他给出“运动处方”——每天快走6000步、办公室4分钟拉伸、睡前3分钟正念冥想,并为与会教师现场展示“靠墙静蹲+肩颈拉伸”微运动。
“健康也是教学软实力。”马德厚教授发布“教师健康打卡”小程序,鼓励教师组建“运动搭子”社群,实现从“一人运动”到“一群人健康”的升级,为课堂持续输出“高能量”。

现场反响热烈,名师频爆金句, “好的广告让人心动,好的课程思政让人心定。” “教师与AI的最佳关系,是‘我使用它,它成就我’。” “每天6000步,把亚健康走成‘亚克西’。”
守正创新,育己育人。2025年名师大讲堂在秋日暖阳中圆满落幕,但“学问思辨行”的种子、“AI赋能”的翅膀、“健康管理”的力量,正在校园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助推学校高水平教学和教师高质量发展再启新程。学校将整合三方资源,打造“育人共同体”,让思政之盐、AI之翼、健康之基深度融合,助力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