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句铿锵誓言,正由西安培华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用行动践行。近日,该校5名毕业生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核优秀等次志愿者”称号,学校同步获评“优秀等次项目办”,国家级荣誉的背后,是培华学子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奉献足迹,更是他们“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青春写照。

赵伟龄,将笔下的“青年担当”转化为现实服务。西安培华学院供图
从校园走向西部,从课堂迈向基层,这5名学子虽来自不同专业、服务于不同岗位,却有着同样的初心——用青春汗水浇灌乡土,以实际行动诠释担当。2023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生赵伟龄,将笔下的“青年担当”转化为现实服务,在西安市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的近两年里,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400小时。她曾为国际会议反复核对动线,顶着烈日引导人群,还参与策划市级志愿服务品牌,走进社区把保障政策落到实处,从故事创作者变身基层守护者。
2021届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的王远河,在崔家沟村的四年志愿服务中,完成了从“数字达人”到“新农人”的蜕变。曾经与报表打交道的他,如今俯身为村里的大小事奔走:经手公文超800件、走访百余户村民,策划文艺汇演、组织社火秧歌,还主动清理杂草、捡拾垃圾、为老人理发,用细碎行动打破“大学生弯不下腰”的刻板印象,成为村民口中“办实事的人”。
2024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毕业生黄家驹,原本以为舞台在代码与电路间,却在基层找到了新的热爱。一年间,他经手流转文件超3000份,精准对接部门落实工作;处理上百条“12345快速响应平台”工单,从路灯维修到水管破裂,始终耐心跟进,最终收获100%满意率,工作之余还走进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将对技术的严谨融入基层服务。

走访群众,细节中的温暖。西安培华学院供图
2022届法学专业的马学勇,放弃律所、法院的职业路径,奔赴铜川市宜君县宜阳街道办事处,用830小时志愿服务读懂“基层”二字的重量。他团结青少年、走访群众、助力乡村振兴,从志愿服务“新手”成长为落实“三会两制一课”、搭建沟通桥梁的“专员”,因表现突出当选共青团宜君县第十七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他坦言基层岁月是一生最珍贵的成长财富。2022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南圆圆,也选择回到乡村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她将“账本思维”转化为“服务思维”,认真处理文书、筹备会议、协调部门,还协助组织“主题团日+读书分享”活动,动员返乡大学生参与政策宣传、环境保护,累计服务时长728小时。从“新来的大学生”到被老乡亲切喊出“圆圆”,一句“这姑娘,靠谱”,是对她诚恳付出的最高认可。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润物无声的坚守。这5名培华学子的故事,是无数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缩影——他们带着专业所长,怀揣热忱之心,在基层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脚步丈量责任,用时间书写担当。“到西部去,到基层去”于他们而言,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场跨越山海的青春远征,一次扎根大地、向阳生长的生命实践。
来源:https://qf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51790/7224411.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