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史记》中的女性美
张 萍
(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陕西西安 710125)
摘要:《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各个阶层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司马迁在《史记》中肯定女性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歌颂有才干的女性人物,歌颂有德行的女性人物,歌颂敢于和封建礼法作斗争的女性人物,这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体现了司马迁开明而民主的进步女性观。《史记》中的女性美和司马迁的女性观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评价,对现代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与意义。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女性美;重德尚才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19—QT001(2019)03—0000—04
作者简介:张萍,女,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基金项目:西安培华学院校级课题“史记中的女性美及其当代意义研究”(项目编号:PHKT18007)阶段性成果。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当男性因其特殊的生理机制在社会生产中越来越显出优势,中国古代社会便进入以男权为主导的父系宗法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从属于男性,这种关系一直延续到此后的几千年。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诗集《诗经》里就记载了周代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实,如《斯干》一诗中写道:“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①]即便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也有“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则不逊,远之则怨”[②]的言论。由此可见在社会现实中女性从属地位的现实。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里,女性的数量凤毛麟角,史书中记载是女性人物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大多为上层贵族女性。司马迁《史记》依然以男性人物为主,但同时也记载了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体现出他与众不同的女性观,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超前性。
一、肯定女性的求真务实精神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意义深远的著作,鲁迅先生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③]不管是在历史领域还是在文学领域,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社会,在传统的宗法观念、封建伦理道德和男权意识的文化背景下,史学家在“正史”中有关女性的详细记载非常少,比如《左传》《战国策》等史书,虽然也有对女性人物的记载,但是大都分散在事件发展中,很少对某一女性人物进行专门描写。《史记》作为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仍然以记录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男性人物为主,但是其中关于女性的描写也是不容忽视的。据有学者统计,《史记》中载入的女性人物有一百二十余位,而且身份各异,各个阶层的人物都有,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这个被忽视、被压抑的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了精彩记录,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进步的女性观。
1.对有德行女性的赞美
司马迁作为西汉时期的史官,其思想自然受到当时社会主体思潮的影响,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以司马迁思想中儒家思想对其影响甚大,在《史记》中体现了非常鲜明的儒家思想倾向。司马迁在记载历史上的女性人物时,对女性人物的评判又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德性。《史记·外戚世家》一开篇就言:“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殷之兴也以有戎,纣之杀也嬖妲己。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④]这一段结合历史事实,讨论了女性对政治的影响,司马迁基本按照史家著书的标准,紧扣贵族女性对政治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而以“德”为准绳,塑造了众多贵族女性形象,德性也是司马迁塑造女性的灵魂。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于有德行的女性人物进行了赞美讴歌,肯定她们的价值。如《晋世家》中记载的重耳妻齐姜,这是一个贤惠而有远见的女性,重耳逃亡到齐国时,齐桓公将深明大义的齐宗室女嫁给这个落魄逃亡的公子,当重耳安逸于齐国不愿离去时齐女告诫他:“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⑤]并且和重耳的部下赵衰等密谋,趁着重耳酒醉,偷偷载他离开齐国。齐姜身为宗室女不但没有沉湎于与重耳当下的幸福小日子中,而是劝谏重耳不要贪恋美色和安逸的生活,应该有大志,成就大业,真可谓贤惠而有远见的女子。正是因为这样有德贤妻的帮助,才能成就重耳的一代传奇与霸业。
不仅对贵族有德女性进行赞美,《史记》中还记载了一些有德行的下层社会的女性,司马迁也对其进行歌颂赞美。《管晏列传》中记载了卓有远见的晏子御之妻,她虽然是一个出身低微的平民女子,却独具慧眼。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替晏子驾车时趾高气昂、得意洋洋的样子后,回来便主动要求和丈夫离婚,她认为晏子作为齐国宰相,地位显赫而且与足智多谋,但是却能够礼贤下士,这才是谦谦君子;而丈夫作为晏子的车夫却浅薄无知,依仗晏子趾高气昂。在她激励下,丈夫终于认识到自己的狂妄自大,改过自新变成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当晏子得知缘由之后便推荐他为大夫。司马迁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卓有远见的女性形象,在晏子御的人生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史记》中还记载了一些深明大义的高义母亲形象,《项羽本纪》中陈婴之母,当广陵少年欲立陈婴为王时,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古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⑥]虽为一介女流,陈婴母却有自知之明,她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所以在关键时刻保全了儿子的性命。《晋世家》中介子推的母亲也是一位深明大义的高义母亲,她和介子推一起不慕名利,归隐山林。还有《陈丞相世家》中的王陵之母,为了让儿子安心,选择伏剑而死,真可谓烈妇人。《赵世家》中的赵括之母,深知儿子只是个纸上谈兵不切实际的人,冒死请求赵王,可谓知子莫如母也……司马迁在《史记》中歌颂了这些平凡但是有又不凡的女性,他满怀激情地赞扬了这些女性的优良品德和刚毅性格。
2.对有才干女性的肯定
除了把“德”作为评价女性人物的重要标准外,纵观《史记》中所记载的女性形象,还可以发现司马迁的另外一条评价女性的标准——重视女性的才干和智慧。
《史记》中所记载的大多数女性虽然和先秦史书一样,女性人物的事迹大多作为男性人物的附属,分散在不同的事件里,但是相比而言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史记》第一次为女性人物单独立传,这就是本纪中的《吕太后本纪》,这是《史记》中独特的一篇,本纪原为记录帝王之事,吕太后并非帝王,而且一介女流之辈,司马迁却破例将其事迹列入本纪,体现了他进步的女性观。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及孝惠委机,吕后摄政,班史立纪,违经失实,何则?庖牺以来,未闻女帝者也。汉运所值,难为后法。牝鸡无晨,武王首誓;妇无与国,齐桓著盟;宣后乱秦,吕氏危汉:岂唯政事难假,亦名号宜慎矣。”[⑦]刘勰认为司马迁为吕后立本纪有违传统道德训教,这恰恰说明了司马迁与众不同的女性观。他没有因为吕后未称帝便取消其列入本纪的资格,也没有因为她是一个女性就降低她的社会地位。司马迁不仅单独为吕后立本纪,并在末尾盛赞其女主执政,休养生息,使“天下偃然”的政治功绩,这表明司马迁在给人物立传时并没有只一味按照传统观念编写,而是客观地结合吕后的历史贡献对其立传,把个人才干和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作为给历史人物立传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他的进步思想。班固在《汉书》中评价《史记》“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⑧]通过《吕太后本纪》,读者亦可窥见一斑。
在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处境使其不可能在社会发展中有很大影响,但是司马迁也没有就此忽略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女性人物的作用,对有才干和能力的女性进行了生动描写。又如《货殖列传》中巴寡妇清的故事:“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⑨]这个传奇女子甚至连姓都不闻于世,但是司马迁记载了她非凡的经济活动历程,使她成为一个流传千古的传奇女性人物,毫不逊色于男性名商巨贾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会,司马迁能够客观公正地肯定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开明而民主的女性观
司马迁为西汉武帝时期人,汉武帝时期是汉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文景之治,经过春秋战国数百年动荡不安破坏的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禁锢,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文学思潮逐渐归为统一。在这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司马迁的身上也留存了一些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思想遗风,不同于传统的儒家思想,这一点从《史记》中女性人物的记载中可见端倪。
1.赞颂女性追求婚姻自由的行为
秦汉之际,是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使社会对女性的贞洁观念进一步强化。除了以德和才为准来描述和评判女性,司马迁还以充沛的激情、以文为史的文学家气质,塑造了敢于彰显自我个性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开明而民主的女性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写到:“《史记》不拘于史法,不囿于文字,发乎情肆于心而为文。”[⑩] 姚苎田也说太史公“其文洗洋炜丽,无奇不各。”[11]用这些言论来评论《史记》女性形象塑造,亦可谓一语中的。
《史记》中记载了一些敢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女性观。《田敬仲完世家》中太史敫女就是一个敢于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女性。当齐湣王之子田法章改名换姓在太史敫家做佣人时,太史敫的女儿见田法章状貌奇伟,非平常之人,所以对他很好。在得知他落难公子的身份后更加怜惜爱慕,后来嫁给田法章被立为王后。尽管其父认为“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但是太史敫女依然不失人子之礼。司马迁并没有以儒家思想对女性的要求来衡量太史敫女的行为,而是对她慧眼识英雄的行为加以肯定。
《礼记》中说:“信,妇德也,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史记》中司马迁却对女性追求婚姻自由的行为予以热情的歌颂,《司马相如列传》中的卓文君,为了追求真爱敢于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而和司马相如私奔。司马迁写了卓文君爱慕司马相如之才,敢于和司马相如私奔,并在得知司马相如家徒四壁时抛头露面当垆卖酒,对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一事持肯定赞颂态度,对卓文君的个性也在只言片语间流露出赞美之意。清人吴见思在《史记论文》中特指出:“文君相如一段,浓纤宛转,可称唐人传奇之祖。”司马迁将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写入正史,广为流传,卓文君也成为一个争取婚姻自由的光辉女性形象,为了追求真爱敢于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而和司马相如私奔,是女性自觉意识觉醒的典型。
2.突破阶级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立传
《史记》在写女性历史方面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史记》以前的正史中所载的女性大都为社会上层的贵族女性,下层社会的女性几乎是名不见经传的。《史记》继承并突破了这一传统。《史记》记载了许多贵族女性,如《吕太后本纪》《外戚世家》等;除此之外还记载了大量底层女性的故事,并对她们进行赞美讴歌,打破了传统史书的观念。《史记》中有对处位尊者的揭露,也有对位卑者的歌颂;有对贵族女性的批判,也有对弱小而不幸女性的同情,这也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女性观。
如《扁鹊太仓公列传》中记载汉文帝时期缇萦救父的故事,年少的缇萦敢于上书文帝舍身救父,最终感动文帝,赦免了其父罪行并去除了肉刑法。司马迁满含深情地对这个十五岁的小姑娘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敢精神进行了热情的赞美。
《刺客列传》中聂政刺杀韩傀后因怕连累自己的亲人朋友,遂以剑自毁其面,最后自杀。他的姐姐聂荣在韩市寻认弟尸,不顾被官府抓起来的危险伏尸痛哭,因悲伤过度,暴死于聂政尸前。司马迁对这个刚烈女子寄予同情,也对聂荣的刚烈性格进行歌颂和赞美。
《史记》中的这些社会底层的女性人物,在以往的史书中几乎看不到记载,司马迁却在《史记》中生动记载了她们的故事,赠韩信饭食而不求回报的漂母;深明大义的介子推之母;冒死认弟的烈女聂荣等等,从她们身上无一不彰显出中国古代女性身上所具有的美德,司马迁将她们列入传记中使其流芳百世,也为后世读者了解古代女性的社会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三、司马迁女性观的现代启示
《史记》中的女性形象既体现了传统道德观念中评判女性的标准,又蕴含着司马迁自身对女性道德的评判标准。因为《史记》的巨大影响,司马迁的女性观对后世产生了潜移默化深远影响,对当代人们女性观的形成,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1.重德尚善,做德善兼具的女性
在中国文化中,“德”是衡量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标准,高尚的品德与善良的品质一直是儒家文化中评判一个人的最重要的因素。《史记》中,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以此作为重要准则,如《史记.五帝本纪》中写轩辕黄帝“修德振兵”;写帝喾“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写帝尧“能明训德,以亲九族”;“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12]
《史记》中司马迁对女性人物的评价亦是将“德”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对品德高尚的女性人物予以赞美歌颂,无论身份尊贵与否。《外戚世家》中的贵族妃嫔,司马迁评价她们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德行;赠饭与韩信的漂母,不求其回报,司马迁赞美其善良的品质;劝夫勿骄勿躁的晏子御之妻,虽为女流之辈,却眼光长远,司马迁也热情歌颂她。由此可见,在《史记》中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中,德善也是司马迁赞美女性的重要标准。
早在《诗经》的时代,从诗歌中就鲜明体现了上古时期先民对于女性德的重视,如《关雎》里的“窈窕淑女”,陆德明《经典释文》解释“善心为窈,美容为窕”;再如《静女》一篇,马瑞辰《诗经通释》释“此诗静女亦当读为靖,谓善女”;又如《燕燕》中“终温且惠,淑慎其身”的仲氏。这些诗句都在强调女性的德行与善良,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女性观,《史记》中的女性人物记载,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德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的重要精神品质,也是我们当代中国女性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良品质和优秀文化传统。
2.德才兼备,做有能力才华的女性
“德”是司马迁评判女性人物的标准,“才”也是司马迁肯定女性人物的准则。在《史记》所记载的女性人物中,除了对有德行的女性人物肯定赞扬外,对有才华的女性人物也予以肯定。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影响,人们往往忽略女性的作用和社会贡献,甚至对女性进行污化,如“红颜祸水”“重色误国”等观点。司马迁肯定女性的才华,对有才华和有才干的女性进行肯定,体现了他进步的女性观。
《史记》以前的史书,鲜有把女性人物载入史册的,即使有,大多也是男性人物的附庸,司马迁打破这一传统,在《史记》中单独为女性列传,如《吕太后本纪》,不仅单独为其列传,而且破例将其列入本纪,与帝王帝王等同。司马迁对吕后嫉妒残忍谋害戚夫人母子直言不讳、对其贪婪无止扩展诸吕权力也毫不避讳,但是在传记中对她的精明能干更是大加赞赏,予以肯定。这不仅体现了司马迁秉公直书的良史品质,同时也是她肯定女性才干的重要表现。
现代社会不再是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现代女性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权,所以更应该发挥自身的能力与才华,做有能力和才干的女性,真正成为撑起社会发展的半边天。
3.独立自主,做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
《史记》女性人物传记中,最难能可贵的是司马迁记载了许多有独立自觉意识的女性形象。封建社会女性地位卑微,男尊女卑的社会规则和“三从四德”的道德规范使得女性没有自主权。司马迁对女性的独立意识与自主行为进行了肯定与赞美。
《史记》中,司马迁对女性追求自由婚姻的行为给予热情的赞扬,如《司马相如列传》中对卓文君的肯定;对女性独立自主的勇敢行为给予歌颂,如《扁鹊仓公列传》中替父伸冤的缇萦;对女性勇敢大胆的行为进行讴歌,如《刺客列传》中聂政的姐姐聂荣……这些女性身上都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体现出强烈的女性自觉意识,这在古代中国是值得肯定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女性无论身心都已独立,但是受传统文化和男权思想的影响,还有一些女性认为女性应该依附于男性,例如在婚姻爱情中男性就应该负责赚钱养家,恋爱中男生就应该宠着女生等等言论,使女性在思想观念中首先把自己放在从属的位置,在生活中失去自我。因此,通过司马迁的女性观和《史记》中的女性美,现代女性应该具有独立意识,做独立自主的女性。
结 论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书中记载了从黄帝时代一直到汉武帝当朝近三千年的历史,为历史发展进程中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立传,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司马迁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为历史人物立传,真实再现了三千余年的社会风尚。在《史记》立传的诸多人物中,女性人物虽为数不多,但是在封建社会大的文化背景下已经是非常可贵的历史资料了。
司马迁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史官,其思想中既以儒家的正统思想为主,同时又兼有先秦诸子百家多元化思想的影响,因此《史记》呈现出较强的“好奇”思想,司马迁不仅为贵族女性立传,也记载了诸多平民女性形象,《史记》中记载了历史发展进程中各个阶层的女性人物,体现了司马迁与众不同的女性观。司马迁在《史记》中肯定女性的地位和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歌颂了才干型女性形象,歌颂有德行的女性形象,歌颂敢于和封建礼法作斗争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司马迁开明而民主的女性观。
《史记》中对女性人物的记载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评价女性的标准,她们坚贞忠诚、勤劳刻苦、温柔敦厚、勇敢刚烈……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女性美,这对现代社会中女性价值观的建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3.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8.
[4]张苏榕.史记女性人物讲读[M].北京:中华书局,2019.
[5]姚苎田.史记菁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0.
(责任编辑 杜世雄)
[①] 程俊英《诗经注析.小雅 斯干》,中华书局,2015,第436页。
[②] 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第433页。
[③]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65页。
[④] 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3.第795页。
[⑤] 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3.第598页。
[⑥] 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3.第179页。
[⑦]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第284页。
[⑧] 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5.第519页。
[⑨] 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3.第1759页。
[⑩]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83页。
[11] (清)姚苎田.史记菁华录[M]. 北京:中华书局,2010.第10页。
[12]司马迁.史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3.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