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人工智能(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院教师AI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4月10日下午,传媒与设计学院在2206智慧教师举办了第十届微课教学比赛院赛暨AI赋能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特别邀请了西安邮电大学戏剧与影视硕士生导师石云平副教授和西安培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张健副教授担任本次大赛评委并进行专业指导。学院19位参赛教师现场讲解了使用AI制作微课的思路和创新点,各专业骨干教师40余人现场进行观摩学习,本次活动由学院副院长张荣花主持。

学院副院长张荣花讲话
学院副院长张荣花从教学创新、技术融合、教师发展、学生受益等多个纬度对AI赋能课程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对本次大赛的要求及评分规则进行了说明,张院长讲到,人工智能技术和专业课程深度融合,对课程设计逻辑的重构、沉浸式学习场景构建、探索课程改革创新,推动教师数字素养升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以本次AI专项微课教学比赛为纽带,为大家搭建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跨学科学习交流平台。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思想,共同探索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融合,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启发更高效的教学设计思路,不断推动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微课展示现场
本次比赛采用上评审+线下动态展示研讨的形式进行,在线下展示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每一位参赛教师都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专注。她们准备充分,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打磨。在比赛中,参赛教师们熟练地运用AI技术,将原本枯燥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微课,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微课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创意十足,令人耳目一新。参赛教师们通过微课的呈现,充分展示了她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应用,他们不仅掌握了AI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更能够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发展。

石云平副教授点评指导

张健副教授点评指导
在比赛过程中,评委们根据西安培华学院第十届微课教学比赛(AI技术应用专项)评分规则,从AI技术应用、教学内容设计、视频制作质量、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参赛教师的微课展示进行了综合评分,并进行了点评总结。评委们表示,参赛的教师都有意识将AI隐性或者显性融入微课中,不仅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更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为AI赋能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评委们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思路和建议。石云平副教授指出,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注意把握微课的要素点及完整性;在界面设计方面避免过于单一,应多使用多元化的符号;增加授课教师和数字人互动环节,让课程的变得更加生动等,张健副教授建议教师在案例部分适当增加蒙板设计,嵌入课程知识要点,增加专业知识与AI影像的融合度;在技术层面,可尝试多种人工智能设计软件,提升微课的质量;还需注意色彩的搭配,提高微课的观赏性等,学院副院长张荣花讲到,教师应结合具体的赛事要求,制作符合要求的微课作品;AI赋能课程是教学改革的趋势,教师应基于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设计完整的教学结构;数字人的使用上要注意前后的一致性等。经过最终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学院将推荐获奖作品参加校赛。

全景
本次微课教学竞赛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通过比赛,教师们不仅展示了自己在AI赋能课程改革方面的创新实践,同时也在相互观摩与交流中不断汲取新的灵感与思路,未来,学院将持续加强教师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举办相关教学技术应用培训及比赛,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不断推动AI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深入应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