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主人公:王季梅教授
王季梅教授,浙江杭州人。
著名电气工程专家、教育家,专于高低压电器,是中国真空电器领域的主要奠基人。
他1947年任教交大电机系,1956年举家随校内迁西安。
从事真空电器和熔断器教学研究工作50余年,栋梁遍布海内外,研究成果丰硕 。
多项科研成果填补国内空白,为交大真空电器教育事业及中国电真空工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真空电器之父”。

(王季梅教授)
故事讲述人:丛瑜
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19级学生
2019—2020年西安培华校史馆讲解大赛三等奖
2019—2020年西安培华学院普通话大赛自由组一等奖
2020《今流量》大赛入围奖
第四届中国花样少年语言艺术大赛山东赛区组合一等奖
第四届中国“花样少年”全国青少年语言艺术全国总展演C组金奖
CCTV中国少年行综合艺术展评威海活动中朗诵类一等奖
西安培华学院传媒学院党委“西迁故事”讲述人

(丛瑜)
(音频)
王季梅教授1946年毕业于大同大学电机系。
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讲师、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电机系电器教研室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位第一届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王季梅教授专于高低压电器,是我国较早研究真空电弧理论的学者之一,著有《低压熔断器》、《真空开关理论及其应用》。
在党中央作出交大西迁的战略决策后,在物资紧缺的条件下,交大师生员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仅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上海到西安的搬迁任务。
就在交大师生争先恐后,“舍小家,为大家”的同时,被誉为“中国真空电器之父”的王季梅教授的爱人刚做完脑瘤手术,身体极度虚弱,他完全有理由可以提出困难,要求留在上海,不去西安新校。
但王季梅教授表示要从国家考虑,应当听从周总理的号召,迁到西安。
他踊跃报名,并将岳母从杭州接到上海照顾妻子和未成年的孩子们,为此王季梅教授的岳母辞去了杭州产科医生的工作。
王季梅教授告别了家人,离开上海,跟随他心目中最尊敬的钟兆琳教授第一批来到西安。
刚迁到西安时,学校周围是一片农田和荒野,条件十分简陋,下雨天路上泥泞不堪,马路上跑的是驴拉的粪车,生活条件极为不便,比上海差多了。
就是这样的艰苦环境,也丝毫没有动摇王季梅教授那个年代老一辈教师们留在西安奋斗一辈子的决心。
第二年,王季梅教授回到上海带着全家迁到了西安,扎根下来,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西部教育事业。
1964年,在当时各方面条件还是很困难的情况下,王季梅教授自己设计图纸,跑材料加工,每天都埋头于工作中。
他废寝忘食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三相高压真空开关。
这项成果在北京全国高教展览会上受到极高的评价,但对他来说让中国的电器事业走在世界的前列才是他最大的心愿。
其实早在1951年,王季梅教授29岁时,就已经成功地研制出电阻材料氧化技术,填补了当时国内的空白。
王季梅教授对自己的电器事业倾注了他一生的才智和心血,他常常走路、吃饭都一直想着自己要解决的科研问题。
走进王季梅教授的家里,犹如进了一个小工厂,什么钻床、老虎钳子等小设备应有尽有,就连床底下都利用起来放置各种不同尺寸的熔断器。
每年暑假,王季梅教授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电器研究室,在那里不仅可以辅导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还亲手教授这些“小学生”装矿机、收音机。
而孩子们俨然也扮演起了王教授的小助手,比如绕个电机圈,安装仪器什么的。
王季梅教授不仅是个好老师,也是个好父亲。回忆起1968年,为了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他的二女儿积极报名第一批去了宝鸡晁峪插队落户。
插队前一天,女儿闷闷不乐的收拾行李,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女儿差一件长袖布衬衫。
王教授二话不说拉起女儿的手就去了交大商场,挑选了一块格子布,又买了一本裁剪书,回到家后把书摊开,好似一个裁缝,又好似一个技术员在细细的绘图,认真的按照书上的标尺,用粉笔在布上画了起来,裁好了布又拖开缝纫机轧了起来。
当看到女儿穿上了他亲手做好的衬衣时,王教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件衬衣陪伴了女儿三年下乡艰苦劳动的生活。
一件衬衣见证了王季梅教授一辈子忘不了的父女情。
198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陕西省委员会授予他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的“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给予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
1985年他为我国培养出第一位电器专业博士,之后,为祖国培养了大批电器领域的高端人才。
1996年在百年校庆时他被授予“西安交通大学杰出教授”荣誉称号。
2006年9月25日至29日在日本举办的第22届国际真空放电与绝缘会议上,王季梅教授荣获国际真空放电与绝缘领域的杰出贡献奖,他也是目前唯一获此国际大奖的中国人。
他一生精湛治学,明锐敢行,成就卓然,深受国际业界人士敬仰。他的同行们称赞他的一生是作育英才,心随朗月,志同冬梅。
在王季梅的言传身教下,团队培养的学生也大多选择留在西部干事创业。
2003年,王季梅教授的学生刘志远放弃通用电气上海研发公司的职务,重新回到西部专注科研,目前已经成长为团队内独当一面的青年教授。
刘志远说:“老一辈西迁人白手起家,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现在的条件已经好太多了,更应该做出新的贡献。”
长期以来,王季梅教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将真空断路器的电压等级提升,用于输电等级。
“王老师80多岁时还坚持参加课题研讨会,90多岁时还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充满激情的鼓励大家‘我们肯定行!’。”学生王建华回忆道,与王老师并肩战斗的这些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
2014年4月24日,王季梅教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一生对科研事业的执著和奉献,对家庭的博爱和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顽强精神、乐观勤勉、宽厚仁慈、不计名利的优秀品质是我们一生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