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教育资源均衡化与人才培养实践化,充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知识与活力优势,西安培华学院筑梦青苗志愿者服务队与榆林市榆阳区牵手志愿者协会携手合作,共同开展“智启青苗·筑梦童行”公益课堂志愿服务项目活动。在7月9日至7月20日的12天时间里,在榆阳市乐博机器人少儿编程基地,通过多元化课程与各类实践活动帮助儿童开拓视野,学习课本外的科学、艺术、文化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彩基础课程,从互动体验到成长启蒙
西安培华学院筑梦青苗志愿者服务队紧扣“七彩假期”内涵,设计丰富基础课程,为孩子们构建全面的成长场景。
活力课程中,击鼓传花、超级模仿秀等游戏成为互动载体。孩子们在模仿老师讲课的趣味互动中放声欢笑,在协作传递道具的过程中自然培养团队意识,悄然收获友谊与自信;文化浸润课程通过象形文字认读、古诗词赏析展开,志愿者用生动讲解带领孩子们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脉搏,让文化感知在朗朗书声中扎根;探索启蒙课程以“神奇的瓶子”“消失的硬币”等科学小实验、故事接龙为核心,“科学魔法”般的现象点燃孩子们对未知的好奇,天马行空的故事创作则让想象力自由生长。
AI绘就职业梦想,科技为童梦插上翅膀
作为特色课程之一,“AI绘就职业梦想”用科技为孩子们打开职业认知窗口。活动中,AI技术将孩子们对职业的畅想转化为动态画面——警察的智能装备、医生的远程诊疗平台等场景鲜活呈现,孩子们看着屏幕上的生动场景,惊叹声此起彼伏,在直观感受中悄然读懂职业背后的技术支撑与责任意义。
课堂互动环节,孩子们对着AI大声说出理想:“我想当科学家”“我要成为警察”。AI随即生成对应职业的社会贡献数据,让抽象的“职业价值”变得可感可知。这场课程不仅让孩子们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向往,更在心中埋下“职业理想”的种子。
扭扭棒创意手工课堂,指尖巧思绽放想象之花
扭扭棒创意手工课程是服务队专为培养动手能力设计的特色内容。志愿者提前准备好色彩丰富的扭扭棒,先通过示范讲解基础造型方法,再引导孩子们自由创作。孩子们拿起扭扭棒,有的将红绿色扭成圆滚滚的小苹果,有的用黄黑两色做出振翅的小蜜蜂,还有的突破常规,把多种颜色组合成“会飞的城堡”“会唱歌的树”。
制作过程中,志愿者全程在旁观察指导:当有孩子对造型不满意时,便引导他们调整扭折角度、添加装饰细节;当有孩子缺乏灵感时,便用“你觉得这个颜色和哪个搭配更好看?”的提问激发思路。完成后,孩子们举着作品互相展示,分享“这是会保护我的机器人”“这是能结满果子的树”等创作理念。小小的扭扭棒在孩子们手中变成充满童趣的作品,既锻炼了手部精细动作,更让想象力在指尖自由绽放。
传承非遗——漆扇的魅力,指尖触感传承文化温度
漆扇制作课程是服务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前期筹备到课堂开展,全程体现用心。活动当天,志愿者提前打扫场地,将扇子、颜料等材料分类摆放,还特意在桌面铺好隔水纸防止污渍,细节处彰显对课程的重视。
课堂上,志愿者先为孩子们讲解漆扇的非遗文化背景,再根据年龄特点调整教学方式,若有孩子对作品不满意,志愿者会耐心帮他们挑选新颜料,陪着重新创作。“你看这次的颜色搭配比刚才更鲜亮了”“这个花纹很有想法”的鼓励,让孩子们在尝试中收获信心。最终,一把把色彩斑斓的漆扇在孩子们手中诞生,他们举着作品互相欣赏,在欢声笑语中感受美、传递美,更在触摸漆扇的过程中,悄然种下传承非遗文化的种子。
持续筑梦,让课程光芒照亮更多童心
此次公益课堂是西安培华学院筑梦青苗志愿者服务队深耕儿童教育的生动实践——从传统文化到现代科技,从知识启蒙到品格培养,课程体系始终围绕儿童需求构建。正如志愿者所说:“课堂就像一座灯塔,要为孩子们照亮通往未来的道路。”
下一步,西安培华学院筑梦青苗志愿者服务队将继续聚焦儿童成长需求,持续优化课程内容,计划开发更多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特色课程。服务队将以课程为纽带,用专业与陪伴助力更多乡村儿童在多元体验中开阔视野、茁壮成长,让每一株“青苗”都能在关爱中绽放绚丽色彩。
来源:https://h5.jp.cjn.cn/#/h5/news?informationId=4895182&sourceTyp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