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人工智能(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校教师AI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建设与信息化教学常态化发展。根据《关于举办西安培华学院第十届微课教学比赛(AI技术应用专项)的通知》(培华教发函〔2025〕8号)要求,我院于4月11日下午在至善楼8330会议室举办了第十届微课教学比赛(AI技术应用专项)。本次比赛特邀由教学副院长王菊宁教授、药学系葛维娟副教授和护理系李安琪副主任担任评委并进行专业指导。学院11位参赛教师参与了比赛,各专业中青年教师30余人现场观摩学习。本次活动由王菊宁副院长主持。


王菊宁副院长强调了本次比赛的目的及评比细则,并介绍了此次比赛的评委、参赛教师情况。同时,她从教学创新、技术融合、教师发展和学生受益等多个维度阐述了AI赋能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王院长希望以本次比赛为契机,搭建一个跨学科学习与交流的平台,鼓励教师们在AI技术应用与教学实践中相互学习、交流思想,共同探索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


各系(专业)经过初赛,择优推荐11位教师参加院赛。比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教师们准备充分,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打磨。比赛中,教师们熟练运用AI技术,将原本枯燥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微课,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评委面前。参赛作品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还充满创意,充分展示了教师们对AI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应用能力。他们不仅掌握了AI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还能够将其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程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在比赛过程中,评委们根据评分规则,从AI技术应用、教学内容设计、视频制作质量、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参赛教师的微课展示进行了综合评分,提出了修改的意见和建议。王菊宁副院长指出,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按照BOPPPS教学模型完成,增加创新性和互动,让课程更加生动有趣。葛维娟教授建议选题要短小精悍,案例部分嵌入课程知识要点,提升专业知识与AI影像的融合度;李安琪副主任则建议尝试多种人工智能设计软件,提升微课质量,同时注意色彩搭配,提高微课的观赏性。评委们均表示,参赛教师们在技术应用和教学方法上都展现了创新与突破,为AI赋能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参赛教师就自己在课程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与评委专家进行了详细沟通交流。经过最终评审,共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2项;优秀组织单位3个。学院将推荐获奖作品参加校赛。
王菊宁副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对各位参赛教师用心准备此次微课比赛表示了肯定,她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要求教师们认真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二是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认真打磨作品,参加校赛,力争获得高级别荣誉,为进一步参加省级以上大赛打基础;三是希望观摩学习的中青年教师向参赛选手学习,积极将AI赋能于教学,不断积极提升自我,打造高质量课堂。她希望全体教师能够以本次比赛为契机,持续提升教学能力,为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本次微课教学比赛不仅是一场技术的较量,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通过比赛,教师们展示了在AI赋能课程改革方面的创新实践,并在相互观摩与交流中汲取了新的灵感与思路。未来,学院将举办更多相关教学技术应用培训及比赛,通过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不断推动AI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深入应用,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比赛结果公示:
“医学院第十届微课教学比赛(AI技术应用专项)”结果如下:一等奖:何瑞瑞;二等奖:牛瑞祥、黄小军;三等奖:胡盼、王采花、徐园园、牛睿、胡静、蒋思瑾;优秀奖:李亮、翟绪香。
优秀组织单位为护理系、药学系、医学检验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