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国旗下的微课堂 >> 正文

国旗下微课堂(一百零九期)|辅导员的爱国主义宣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4-28 [来源]: [浏览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宣讲

第一百零九讲

开始啦

本周由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王新新 石戎睿星

两位老师

给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1、以奋斗为笔,绘时代华章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新新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与大家共同思考与分享一个永恒的主题:劳模精神。

什么是劳模精神?是爱岗敬业的坚守,是甘于奉献的胸怀,是精益求精的追求,更是勇于创新的担当。它不仅是劳动模范的勋章,更是我们每一个青年人应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精神力量。

一、劳模精神是时代的灯塔

从“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躬耕田野的执着;从航天工匠徐立平“以刀为笔”雕刻火药的大国匠心,到快递小哥李庆恒凭借专业素养获评“高层次人才”的励志故事……他们用行动证明:劳动没有高低贵贱,奋斗者永远值得尊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正是这些平凡劳动者的非凡精神,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进的磅礴力量。

二、青春因劳动而闪光

或许有同学会问:我们还是学生,该如何践行劳模精神?我们常说“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而劳动正是奋斗最直接的体现。或许有人觉得,劳模精神离校园生活很遥远,但我想说:

在教室里,你专注听讲、刻苦钻研,是对“精益求精”的践行;

在实验室中,你反复推敲、追求真理,是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在运动场上,你咬牙坚持、突破自我,是对“拼搏奉献”的诠释;

在志愿活动中,你默默付出、服务他人,是对“甘于奉献”的注解。

劳模精神不在远方,它就藏在我们每一次拒绝敷衍、每一次迎难而上的选择里。

三、争做新时代的先锋者

在这个“躺平”“摆烂”等词汇流行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重拾劳模精神这把标尺。当有人抱怨作业太多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90后"团队正在为0.01毫米的误差反复试验;当有人沉迷短视频时,中车长客的年轻工匠们已实现高铁转向架"一毫米内绣花"的精度。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懈怠者。

当我们站在国旗下,应当自问:能否在课堂多思考一个问题?能否在值日时多留意一个角落?能否在社团活动中多承担一份责任?这些微小的坚持,正是我们传承劳模精神的起点。让我们以劳动为荣、以奋斗为乐,在课堂里积蓄力量,在实践中锤炼品格,用双手创造价值,用汗水浇灌梦想。

老师们,同学们:劳动托起中国梦,青春奋斗正当时。此刻,让我们仰望飘扬的国旗,许下青春的誓言:以劳模精神为笔,在人生的白纸上写下奋斗的诗行;以创新创造为墨,为民族复兴的画卷增添亮丽的色彩;以实干担当为弦,奏响“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强音!

最后,让我们共同宣誓: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先锋,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2、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石戎睿星

大家好!今天,我们站在庄严的国旗下,共同探讨一个充满力量的主题——“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劳模精神吗?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无数劳动者用双手书写的人生答案。爱岗敬业、勤奋创新、无私奉献,这些看似平凡的词汇,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超越。就像我们校园里那些默默付出的老师,他们精心备课到深夜,只为带给我们更生动的课堂;就像实验室里那些执着钻研的学长学姐,他们反复试错、永不言弃,用青春追逐科学梦想。他们身上闪耀的,正是劳模精神的光芒。

劳模精神告诉我们: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还记得寒假吗?很多同学积极参五育并举实践活动及返家乡社会实践。有同学冒着寒风与冰雪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用专业知识帮助居民解决问题。这些行动,不正是对劳模精神最好的诠释吗?当我们把“躺平”的借口换成“行动”的决心,把“差不多”的态度换成“精益求精”的追求,平凡的日子也能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新时代的青年,该如何传承这份精神?我想,从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开始,用专注和思考积累知识;从主动参与每一次实践开始,用行动和汗水锤炼能力;从积极承担每一项责任开始,用担当和奉献照亮他人。就像校园里那些自发组织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像在运动会上全力拼搏的运动员,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时代先锋”的责任。

同学们,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我们手中。让我们以劳模为榜样,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把青春热血洒在奋斗路上。从今天起,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坚持;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实干。因为,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奔跑的追梦人,汇聚起来,就是推动时代向前的磅礴力量!

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奋斗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总结讲话

体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行政副院长 马德厚

大家好!在这个阳光满溢的清晨,我们相聚在国旗下,共同探讨“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先锋”这一极具意义的话题。此前,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石戎睿星老师、王新新老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劳模精神进行了精彩阐述,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

石戎睿星老师以身边熟悉的校园人物为例,让劳模精神变得触手可及。校园中老师深夜备课、学长学姐执着科研,这些日常场景里蕴含的敬业、奉献精神,生动诠释了劳模精神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个默默耕耘者的行动中。而王新新老师则将劳模精神置于时代的宏大背景下,从“铁人”王进喜到快递小哥李庆恒,展现了不同岗位劳动者身上的劳模精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劳动无贵贱之分,奋斗者皆值得敬重。两位老师的文章,一文聚焦校园微观,一文着眼时代宏观,为我们全面理解劳模精神提供了清晰的视角。

什么是劳模精神?它是爱岗敬业的坚守,是面对日复一日的工作,依然保持高度的热情与专注,像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的老师们,始终用心对待每一堂课、每一位学生;它是勤奋创新的进取,不满足于现状,勇于突破,正如那些在科研领域不断探索的学者;它还是无私奉献的胸怀,不计个人得失,为集体、为社会贡献力量,就像参与志愿服务的同学们,用爱心传递温暖。

回顾过往,无数拥有劳模精神的劳动者为国家发展铸就坚实根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与稻田为伴,为实现“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不懈努力,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航天工匠徐立平,在火药雕刻这一极其危险的岗位上,凭借精湛技艺和无畏勇气,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梦想拼搏。

如今,我们身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在校园中,劳模精神同样熠熠生辉。课堂上,专注听讲、积极思考的同学,是在践行精益求精;实验室里,反复实验、追求真理的同学,传承着工匠精神;运动场上,顽强拼搏、突破自我的同学,诠释着拼搏奉献;志愿活动中,无私付出、服务他人的同学,彰显着甘于奉献。哪怕是完成作业时认真对待每一道题,值日时打扫好每一个角落,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都是对劳模精神的传承。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国家发展的重任。在这个信息爆炸、思潮多元的时代,“躺平”“摆烂”等消极思想偶有出现,但我们不能被其影响。看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90后”团队,为了0.01毫米的误差反复试验;中车长客的年轻工匠们,实现高铁转向架“一毫米内绣花”的精度。他们用行动证明,青春因奋斗而精彩,因拼搏而升华。

我们要以劳模为榜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学习中,多一份专注,少一份浮躁;在生活中,多一份担当,少一份抱怨。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把青春融入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

同学们,让我们许下青春誓言:弘扬劳模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在未来的日子里,用汗水浇灌希望,用奋斗书写华章,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绽放属于我们的青春光彩!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的微课堂

你最最亲爱的“导员儿”

TA都可能出现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

辅导员简介

王新新,女,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助教,学生社区16号楼德育导师,现任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石戎睿星,女,硕士研究生,一线专职辅导员,任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四支部书记。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社团指导老师。曾荣获西安培华学院第十五届“名花有主”求职大赛优秀工作者,西安培华学院第四届辅导员主题班会讲课大赛优秀奖。2025年“五育并举”优秀指导老师。参与省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