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微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宣讲
第一百零四讲
开始啦
本周由
体育学院辅导员
雍笑笑霍逸凡
两位老师
给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1共筑文明健康梦,同绘绿色环保图

体育学院 雍笑笑
我是体育学院辅导员雍笑笑,很荣幸能在这庄严的国旗下,与大家一同开启这场关于“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微课堂。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校园,我们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生活。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干净整洁的校园道路、清新宜人的花草树木,为我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背后,是无数人默默守护与付出的结果,也与“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理念息息相关。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与国家发展、民族未来紧密相连的使命。
文明健康,是我们成长成才的基石。从个人生活习惯来看,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坚持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身为体育学院的一员,我深切体会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释放压力、愉悦身心。在校园里,大家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用健康的体魄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同时,文明的行为习惯同样重要。在图书馆保持安静,在食堂文明就餐,在宿舍和谐相处,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能彰显个人素养,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从社会层面讲,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预防疾病传播、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保障。我们应树立公共卫生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绿色环保,是我们对地球家园的庄严承诺。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这些问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保护地球、守护家园的重任。在校园中,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做好垃圾分类。一张纸的双面利用,一个塑料瓶的回收再用,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汇聚成巨大的环保力量。走出校园,我们更要积极传播环保知识,倡导绿色出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明健康与绿色环保,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美好生活的底色。文明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保持健康,健康的身体能更好地践行环保理念;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又为文明健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我们要将二者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生活态度。
同学们,“文明健康,绿色环保”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提高站位,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这场行动中来。用文明的言行塑造美好形象,用健康的体魄追逐青春梦想,用绿色的行动守护地球家园。让我们携手共进,在校园这片沃土上,播撒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种子,共同期待收获美好的未来!
最后,愿我们都能成为文明健康的践行者、绿色环保的倡导者,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最好成绩!
2用绿色担当托举美丽中国

体育学院 霍逸凡
今天,我们站在庄严的国旗下,凝视着鲜红的旗帜,它不仅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更指引着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肩负使命、砥砺前行。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关乎民族未来的课题——“文明健康,绿色环保”。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它既是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瞻远瞩,更是我们青年一代必须践行的时代责任。
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来都不是征服与被征服,而是共生共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些看似微小的习惯,实则是守护生命安全的“文明铠甲”。但疫情终会过去,文明习惯必须长存!当我们随手丢弃口罩污染土壤时,当我们为图方便使用一次性餐具时,可曾想过:这些行为正在透支地球有限的生存资源?文明健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社会的担当。
文明健康,是筑牢生命安全的防线,而绿色环保,是守护绿水青山的誓言。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背后,是黄河岸边治沙人扎根荒漠的坚守,是云南野象群穿越县城时全城的暖心守护,是塞罕坝三代造林人让荒漠变林海的生命奇迹。同学们,环保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当我们拧紧水龙头节约一滴水,当我们将废纸投入可回收箱,当我们在点外卖时选择“无需餐具”——这些点滴行动,都在为地球减负,都在为“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但我也痛心看到:教室桌斗里堆放着废纸和食品包装袋;空无一人的房间里,空调和电灯仍在等待着同学们;食堂回收处大量残留的饭菜令人惋惜……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因为我们脚下这片土地,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
让改变从此刻发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该如何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
第一,做科学理念的践行者:主动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传播低碳生活理念;
第二,做绿色校园的守护者:随手关灯、双面打印、拒绝餐饮浪费等;
第三,做生态文明的推动者:参与环保社团、调研家乡污染、用科技解决环保难题!
让我们从今天起:
不再让外卖餐盒淹没垃圾桶,自带餐具成为新风尚;
不再让实验室废液随意倾倒,规范处理彰显文明素养;
不再让攀比消费吞噬初心,“断舍离”中领悟生命真谛!
同学们,当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文明与环保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从《巴黎协定》到“碳中和”承诺,中国正以大国担当引领全球生态治理。而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必将以行动证明:我们不仅是生态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建设者!
让我们以国旗为证:从此刻起,用文明守护健康,用绿色装点家园!因为——山河锦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碧水蓝天,是我们留给未来的答卷!
总结讲话

传媒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兼职行政副院长 王飞
大家早上好!刚刚两位老师与大家分享了“绿色环保”的主题。在建设“美丽中国”背后,真正的力量恰恰始于点滴行动。作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大家需将绿色理念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接下来我想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些倡议。
一、需要认识环保是责任更是机遇。
2025年1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构建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紧接着全国一些主要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开始调将“绿色建筑”、“低碳校园”作为新增长点。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责任,更是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机遇。对大家而言,绿色技能(如碳足迹管理、新能源技术)可能成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校园应成为低碳实践的基地”,若我们日常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践、关注绿色科技动态,就有可能为未来发展积累“绿色资本”。
二、形成立行从点滴到系统的实践路径。
一是养成日常微习惯,让环保成为条件反射。
宿舍手机电脑等充完电随手拔掉插头(电器待机年耗电可达总用量的10%);食堂用餐“光盘行动”——这些小细节每年可能回减少数百公斤碳排放。
二是利用专业深赋能,做好校园绿色先锋。
同学们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积极参与雨水循环系统设计、能组织环保议题辩论赛、用新媒体传播绿色理念,还可以创新宿舍节能评比机制,将环保科技转化为实践项目。
三是构建社区新协作,形成校园生态网络。
国家倡导建立“零碳示范园区”,我们何不将社区宿舍改造为绿色空间?各社团、学生会、班级等可联合推广二手教材循环平台,咱们2W多人的校园,每月节省纸张甚至相当于保护20棵成年树木。这种“资源共享+社群参与”模式,让环保从孤立行为升华为校园文化。
三、还要立志做绿色未来的“行动派”。
当前,全国推行“碳足迹管理”,生态环境部正在征集“绿色低碳典型案例”,这正是展现青年智慧的平台。或许你的一个创意能被写入明年工作报告,成为行业转型范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永远都是最坚定的践行者和创新者。
同学们,建设绿色校园不必等待宏大方案。今天少点一份外卖,多参与一次旧物改造,假期调研家乡生态治理…这些微小却确定的改变,终将汇成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澎湃浪潮。
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共绘校园的绿色答卷!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的微课堂
你最最亲爱的“导员儿”
TA都可能出现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
辅导员简介

雍笑笑,男,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目前担任西安培华学院体育学院2024级学生辅导员。

霍逸凡,男,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专业:哲学,体育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心性哲学,体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