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国旗下的微课堂 >> 正文

国旗下微课堂(一百零三期)|辅导员的爱国主义宣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3-17 [来源]: [浏览次数]:

国旗下微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宣讲

第一百零三讲

开始啦

本周由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

范静毅张妍

两位老师

给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1春时读书正当时,筑梦奋进新征程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范静毅

大家好!我是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辅导员范静毅老师,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美好时刻,我们齐聚在国旗下,一同开启今天的微课堂。“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这句饱含诗意与希望的话语,不仅是对当下烂漫春光的礼赞,更是对我们求知若渴之心的殷切期许。今天,我将以“读书的意义”为题,与大家一起探讨读书的价值。

读书,犹如一座连通古今的桥梁,引领我们与古代圣贤、智者进行灵魂深处的交流。在这场对话中,我们交流思想精髓,汲取无尽智慧。《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它深刻地揭示了学习与思考相辅相成的关系,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既要勇敢探索,也要勤于反思。《哈姆雷特》里那句经典台词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则激发了我们对生命本质、人性善恶的深刻反思,让我们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不断拓展思想的边界。这些经典之作,历经时光雕琢,依然熠熠生辉,成为我们精神世界中的宝贵财富。

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读书的意义和价值被进一步凸显。它不仅是个体精神世界的滋养,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体现在个人成长、精神世界的丰富、独立思考的培养、社会影响的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增强、休闲娱乐的方式、潜能的激发、文化传承的途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发展的促进。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诸如《资本论》与《共产党宣言》,可助我们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精准把握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加坚定地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程中,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而读书正是获取这些理论知识的重要渠道。只有持续学习党的先进理论,我们才能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书,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所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对于我们学生而言,勤奋读书,其目的不仅限于获取优异的学业成绩,更在于激发创新能力、培育批判性思维,探寻解决难题的钥匙。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书籍,我们能够拓宽视野,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筑牢根基。

那么,在这美好的春天里,我们该如何更好地读书呢?首先,要努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静下心来,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让阅读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次,要学会挑选书籍。依据个人兴趣与学习需求,精挑细选富含价值、意蕴深厚的书籍,坚决摒弃低俗、有害的读物。同时,阅读技巧亦不可小觑,需将精读与泛读巧妙融合,勤于笔记,记录思考火花,以备日后复习,实现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春天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我们汲取知识养分、茁壮成长的黄金时期。让我们珍惜这明媚春光,手捧书卷,在知识的苍穹中自由飞翔,在思想的瀚海中尽情遨游。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追求梦想、实现人生价值的强大动力。正如众多研究和实践所证明的,书籍的滋养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个人文化素质,还能促进科技进步和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通过阅读,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和文化,从而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妍

我是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辅导员张妍。三月中旬的培华校园,玉兰花缀满枝头,梧桐舒展新绿,万物生长的气息与教室的琅琅书声交织成最美的春之乐章。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在这个属于播种与生长的季节,我想与培华的每一位学子共话读书的力量。

一、春色如许,恰是生命拔节的回响

同学们,你们可曾注意过春天的奥秘?那些破土而出的嫩芽,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深埋地下的根系历经寒冬的蓄力。读书亦如此。当我们翻开一本书,便是在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扎根。无论是专业教材中的严谨公式,还是文学经典里的深邃哲思,每一页文字都在为我们的成长输送养分。

就像校史馆中珍藏的老照片里,培华前辈们在煤油灯下研读的身影——没有便捷的网络,没有智能的设备,但他们用一卷卷泛黄的书籍,为今天的我们铺就了通向知识的桥梁。春天是生长的季节,而读书,正是让思想拔节的声音。

二、读书之“时”,在于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有人问:“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说,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读书为我们锚定方向。当短视频冲刷注意力、算法推送固化认知时,读书恰恰是一把打开思维牢笼的钥匙。

在人工智能重塑世界的今天,我们既需要读懂《Python神经网络》中的代码逻辑,也需要从《乡土中国》里理解社会的肌理;既要在《全球通史》中看清文明演进的脉络,也要在《瓦尔登湖》的湖畔思考生命的本质。读书的“时”,不仅是珍惜青春年华的“时光”,更是与时代对话的“时机”——用知识回应挑战,用智慧参与变革。

三、读书之“正”,在于知行合一的耕耘

同学们,读书不是功利的“打卡”,也不是浮光掠影的“收藏”。真正的读书人,既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清醒,更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勇气。

我校医学院的同学在社区义诊中实践《病理学》知识,传设学院的学生用镜头诠释《传播学理论》,他们让书本上的文字有了温度;而实验室里那些调试到深夜的代码、辩论赛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动注脚。读书的“正当时”,在于让知识落地生根,让理想照进现实。

结语:以书为舟,共赴一场青春的远征

古人云:“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春天的培华校园,图书馆的晨光、教室的灯火、树荫下的书声,都是青春最美的剪影。

在这个充满可能的年纪,愿我们以书为舟,既读有字之书,锤炼专业本领;亦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与挑战中成长;更读心灵之书,在浮躁中守住澄明的心境。让我们不负春光,以“开卷有益”的坚持、“兼容并蓄”的胸怀,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培华答卷”!

总结讲话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兼行政副院长 韩斌

在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季节里,范静毅老师与张妍老师,分别以“春时读书正当时,筑梦奋进新征程”和“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为主题,向大家传递了读书在个人成长中的深远意义,为青年学子点亮了知识之灯,照亮了前行之路。

读书不仅是个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对于青年学子而言,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优异的学业成绩,更是为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创新精神、拓宽国际视野。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思政读物,深刻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内涵,坚定地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成为了一把打开思维牢笼的钥匙,帮助大家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锚定人生方向。因此,将读书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让知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让理想在现实中绽放光芒。

两位老师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加强思政教育,青年学子应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其次,青年学子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最后,应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成长,为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作为高校学子,更应当珍惜春光、勤奋读书,以知识为翼、以梦想为帆,筑梦奋进新征程!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的微课堂

你最最亲爱的“导员儿”

TA都可能出现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

辅导员简介

范静毅,女,汉族,出生于1986年1月,陕西渭南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助教。现任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期间获得陕西省高校第四届心理育人百家慕课手语操“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校级优秀辅导员,西安培华学院“姜维之班”优秀指导老师;曾获得西安培华学院第三届主题班会优秀奖,西安培华学院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五届“名花有主”求职面试大赛“优秀指导老师”荣誉称号。

张妍,女,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学生思想引领和日常生活管理。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5年,指导学生参与竞赛一次,参与课题2项,发表论文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