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国旗下的微课堂 >> 正文

国旗下微课堂(八十五期)|辅导员的爱国主义宣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06-03 [来源]: [浏览次数]:

国旗下的微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宣讲

第八十五讲

开始啦

本周由

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

张峰涛 寇方译

两位老师

给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传民族精神,颂传统美德


▲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 张峰涛

今天,我站在这神圣的国旗下,心中满怀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敬仰与尊崇。中华民族,这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孕育出了独特而深厚的民族精神。这精神,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成为我们民族的脊梁。

从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我们看到了女娲补天的无畏勇气,后羿射日的英雄气概。这种敢于挑战自然、征服困难的精神,一脉相承地流淌在我们民族的血液中。在历史的风云变幻里,有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的豪情壮志,有岳飞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定信念。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壮丽篇章,诠释了民族精神中那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特质。

民族精神还体现在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和创新上。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在现代,无数的科学家、发明家们,秉持着这种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传统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百善孝为先”,孝悌之道让我们懂得感恩父母、尊敬长辈,维系着家庭的和谐与温暖。“言必信,行必果”,诚信之德是人际交往的基石,让我们在社会中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爱的力量让我们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传统美德还展现在我们对礼仪的重视上。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义廉耻的观念深入人心。我们以礼待人,尊老爱幼,和睦邻里,营造出一个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在当今时代,传承民族精神和颂扬传统美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民族精神给予我们自信和力量,让我们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风采。我们需要传统美德来规范我们的行为,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使我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

看,在我们身边,有无数的榜样正在践行着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那些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工人、农民、教师、医生,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些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正义和勇敢;那些热心公益、关爱他人的志愿者,他们用自己的爱心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努力学习,汲取知识的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尊敬师长、关爱同学、帮助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践行传统美德。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守道德底线,做一个有良知、有道德的人。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一起,传承民族精神,颂扬传统美德,让这伟大的精神和美德在我们手中发扬光大,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照亮中华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传承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美德


▲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 寇方译

大家好!“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以保护为基,以创新为钥,以传承为方,让传统文化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

当好传统文化“保护者”,守好中华文脉,筑牢传承“源动力”。“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放眼世界,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传承数千年而不息,绵延数千年而不绝,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实践。立足当下,广大青年要追随前辈脚步,深刻领会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用心提炼特色文化符号,牢固树立保护传统文化“主人翁”意识,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夯实传统文化根基。

当好传统文化“创新者”,打开创新空间,建设发展“驱动力”。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创新,是让传统文化在当下保持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的必然之举。面向未来,广大青年也应继续坚持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党的思想为引导,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借力新技术、新方式、新产品,让越来越多的人在秉持敬畏的心态的同时,通过轻松的方式,与灿烂的传统文化展开“破次元壁”般的对话,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展现新的光彩。

当好传统文化“推行者”,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交流“沟通力”。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文明的兴衰更迭,无论快慢,从未停下脚步,一路走到今天,积淀下来的文化瑰宝,都融入在那一卷卷古文宗卷,那一座座老旧古刹中,都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精华、都是留给后人的不可替代的精神财富。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在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当代青年要自觉履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推行者”的职责,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真实而立体的中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既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前行方向,不拒众流、扬帆出海,为丰富人类文明基因库贡献力量,同时也要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与世界优秀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借鉴,以文明交流互鉴,促天下大同之美。

老师们,同学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引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主动担当起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传统的责任,让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时代洪流中永续传承,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丰富发展、创新转化,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异彩,为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独特力量。让我们一起努力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

总结讲话


▲传媒与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 南斌红

大家好!我为我们生在拥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的中国而感到骄傲,中华文明举世瞩目;作为炎黄子孙我将感到无比自豪。当我遨游在书海里,那些鲜活的文字和故事又告诉我,如何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新时好青年!作为一名中国人,可以骄傲的事情有太多,但让我感到自豪的还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传递着的是中国几千来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美德之间的传递亦是如此。就拿电视上常常出现的给妈妈洗脚的广告,我们可以看到,小男孩正是看到了妈妈给奶奶洗脚,就去效仿,画面温馨又温暖。也许他还不知道这是孝心,这是一种美德,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美德就在身边,可能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折射出的是美德的光环,让人的心里如沐春风。我们培华学院寒假开展的五育并举活动—亲情孝道体验也不仅如此。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传承文明、践行美德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其实,文明美德可以体现在许多地方,既可以体现在小事上,也可以体现在大事上;既可以体现在个人上,也可以体现在集体上。小小的一个细节,或一个动作,都可以折射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国家的荣誉,可见文明美德非同小可。与美德牵手,让温暖传递。让我们弯下腰捡起地上的一片垃圾,用美丽的倩影装点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做一次家务,用汗水荡漾开父母心底甜甜的微笑;让我们为班级、学校贡献一次力量,用无私的胸怀灿烂集体的荣誉;让我们在公交车上,地铁上让一次座位,用换来的赞叹为社会平添一串和谐的音符。

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进,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把文明美德深深地刻在心中,让它得以净化;不厌其烦地复制在行动上,让它快些发芽;彼此美德的传递,彼此温暖的传递,是一种美德的传承,是一种文明的渲染。做文明青年、有志青年,让中华大地遍开美德之花!让文明美德陪伴着幸福的我们健康而快乐的成长。

每周一早上7

国旗下的微课堂

你最最亲爱的“导员儿”

TA都可能出现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

辅导员简介

张峰涛,中共党员,助教、国家心理咨询师,工作期间发表《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思想保障》、《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探究》、《无为而治管理哲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践探究》、《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论文,在校期间先后获得文明校园先进个人、校级优秀辅导员等称号。


寇方译,女,汉,出生于 19941月,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助教,企业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健康管理师。2021 年至今任会计与金融学院辅导员,兼学院团委书记,曾公开发表 3篇学术论文,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校级课题1项。荣获2024年心理情景剧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荣获2024年优秀团务工作者称号,荣获2024年度五育并举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称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