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学校坚持每周一由二级学院党委书记代表、优秀辅导员与学生代表一同参加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辅导员微课堂暨主题演讲
第八十讲
开始啦
本周由
传媒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魏浩亮 杨丽两位老师
给大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讲
01学思践悟强学风,踔厉奋发启新程

传媒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魏浩亮老师
学风,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它如同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同时,学风也是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它如同一股清泉,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在大学里,良好的学风能够培养我们的学术能力、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为我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而我们又是优良学风的直接营造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我们为何要强调大学学风建设呢?这是因为学风建设关系到每一位同学的成长与发展。大学是我们人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要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学风能够让我们在学术上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能够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能够让我们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只有拥有良好的学风,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大学生。
然而,当前我们的大学学风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部分同学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有些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娱乐等,荒废了学业;还有些同学缺乏自律意识,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也对学校的学风建设造成了不良影响。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目标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只有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发展方向,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去实现这些目标。同时,我们还要将个人的学习目标与国家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我们要养成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要养成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习惯;要养成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我们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学会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和手段,提高学习效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实践学习等方式,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再次,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是我们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风建设至关重要。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和文化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魅力。我们还要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同时,我们要加强对不良学习风气的整治,对于违反学习纪律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维护学校的良好学风。
最后,我们要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大学里,有许多优秀的同学和教师,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精神品质。我们要通过宣传优秀典型,激励更多的同学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同时,我们也要勇于担当,成为他人的榜样,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进步。
同学们,大学学风建设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加强大学学风建设,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02自律自强,共促学风

传媒与设计学院辅导员 杨丽老师
学风是一缕清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良好的学风是原动力,促使同学们刻苦学习积极进取;良好的学风是凝聚力,有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学风可以磨练品质,培养诚信友爱的道德风尚。
我们盼望校园迎来良好的学风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但同时又深感学风建设的艰苦性与长期性。校园是莘莘学子锐意进取、奋发图强的场所,在这里不进则退,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良好的学风建设需要同学们从自身做起:
首先,自觉树立“营造优良学风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的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培养自学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其次,梳理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热爱学习的积极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做到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独立作业,刻苦钻研、努力拼搏,树立积极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和大家共同建设良好的学风。
再次,向班级中的优秀模范学生学习,他们有强烈的集体主义感,热爱班级,遵守校规校纪,有积极的进取精神,在班级开展的各类活动以及在学习上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向这些同学努力学习,学习他们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争取进步。
最后,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生活上做到不晚归,按时作息;健康上网,不沉迷网游;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读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完善自我,努力成为适应现代社会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
学风建设需要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是有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的个体。但大家是一个集体,我们要拥有团队协作学的精神与共同进退的意识。在这里,希望全体同学持之以恒,拿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班风学风而努力。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抓紧现在的每一秒,做一个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班级的好学生,努力培养自身的良好学习习惯,携手共建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建设一个和谐美好、井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
总结讲话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高嘉炜讲话
常言道,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石,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学风是一所高校育人质量的生命线,关系到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全面成才,关系到学校职能的履行、使命的实现和精神的塑造。学风建设是一个永恒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教育课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师生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综合,是学生所处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综合,是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综合。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学风建设是塑造学生品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石。一个积极向上、严谨务实的学风,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创新精神以及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一.学风建设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学生接触学术、认识世界的第一道门槛,也是他们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术道德的重要场所。一个健康向上的学风,不仅能够鼓励学生追求真理、探索未知,还能够激发他们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兴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将更容易培养出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品质,从而在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
二.学风建设对于塑造学生品格具有深远的影响。良好的学风能够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严谨的学术氛围中,学生将学会尊重他人、严于律己,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公民。
三.学风建设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在高等教育中,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的素质。一个优秀的学风将为学生提供锻炼这些素质的平台和机会,使他们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都能展现出卓越的能力。
老师们,同学们。
学风建设需要我们明确主要内容和方向。具体而言,就是要弘扬严谨治学的态度,培养勤奋刻苦的精神,以及倡导团结协作的精神。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和渴望;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注重课堂学习、课外阅读和实践锻炼的有机结合;要积极参与学风建设活动,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校的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推进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学风建设中来。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恒心,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创新方法。在探索知识的殿堂中,我们每一位学子都承载着对学术的热爱与追求。
然而,真正的学术繁荣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为此,我们必须齐心协力,以更加缜密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共同推进学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我们要始终保持对学术的热情和信念。我们要相信,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推动学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学校的学术繁荣和发展贡献我们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每周一早上7点
国旗下的微课堂
你最最亲爱的“导员儿”
TA都可能出现
下周同一时间
我们再见
辅导员简介

魏浩亮,男,汉族,中共党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学生党支部建设等工作,发表思政方向论文多篇,多次参与学校各类大赛及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竞赛。西安培华学院第五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优秀奖;西安培华学院第六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优秀奖;西安培华学院第三届辅导员主题班会讲课大赛优秀奖。

杨丽,女,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担任西安培华学院传媒与设计学院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