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党委献礼伟大祖国75周年华诞第16讲: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同星辰般璀璨,照亮了一个民族前行的道路。1964年10月16日,中国西部罗布泊的一声巨响,宣告了中华民族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刻,不仅是中国科技史上的辉煌篇章,更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畏强敌的生动写照。
在那片广袤无垠的戈壁上,那一刻,蘑菇云腾空而起,如同东方巨龙觉醒的怒吼,震撼了世界。这不仅是物理学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智慧与勇气的结晶。它标志着中国在核科技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讹诈与核垄断,为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不仅是科技力量的展现,更是国家意志的宣示。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无数科研工作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用智慧和汗水铸就了这一辉煌成就。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不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励着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奋斗、勇攀科技高峰。它告诉我们,只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让我们铭记这一刻,铭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默默奉献的科研英雄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我们继续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宣讲人:李书涵,女,共青团员,汉语言2209班学生,担任汉语言2309班班级学长,青协办公室副主任。考取“CEAC”商务办公专家和普通话二级甲等的证书,志愿服务时长282小时。获得院级和校级“优秀志愿者”,县级“志愿服务标兵”,校级三等奖学金,校级“返家乡优秀个人”,“五育并举先进个人”,“学雷锋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