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背景下,如何将师德教育深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培养兼具法治素养与道德情怀的学前教育人才实现如今高校教师们需要进行思考的重点。2025年4月15日,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理论组众教师以“师德养成与专业课程融合路径--以《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课程为例”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

宿雯菁老师主持本次教研活动
在此次教研活动中,通过深度解读《教育法》第四十四条学生义务条款,引导学生从“遵守法规”“尊敬师长”的教育对象角色,自然过渡到未来教师“爱护儿童”"恪守师德"的职业身份认知。针对《学前教育法》中“禁止小学化倾向”、“保护儿童隐私”等热点条款,教研团队讨论提出了情景模拟+伦理研讨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可以通过呈现真实教育案例,组织学生开展"幼儿权益保护与教师行为边界"主题辩论,在思辨中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教育伦理。如分析“小学化”现象时,引导学生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公平性、教师职业责任等多维度展开讨论,使法治精神与师德规范自然内化。作为未来的教师教育者,教研团队特别强调任课教师的双重示范作用。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既要展现严谨治学的专业风范,更要践行爱护学生、尊重个性的师德准则,通过言传身教实现德法共育的立体示范效应。

学前教育系理论组老师积极发言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系教师将在未来教学中更加深刻落实的师德培育路径。让学生从履行学生义务的起点出发,逐步内化为其自身的师德信仰,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在获取学前教育相关专业知识的同时将师德理念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师德素养,做到“知法、学法、懂法”,成为符合新时代标准的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