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新)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学院中文系《外国文学(二)》课程组召开集体备课会议
日期: 2025-04-06      信息来源:      点击数:

 为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外国文学(二)》课程组于2025年3月28日在1304教室召开集体备课会。会议由张晓琴老师主持,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会。本次会议聚焦教学内容重构、跨文化教学方法创新及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为新学期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外国文学(二)》课程组教师参加集体备课会议

会议伊始,张晓琴老师指出,《外国文学(二)》作为中文系贯通中西文化的重要课程,需紧扣“经典阐释与当代价值”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读与比较分析,提升跨文化理解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外国文学(二)》课程组教师进行课程建设讨论

在课程思政方面,与会教师结合具体作品展开深入讨论,形成以下共识: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战争与和平》《百年孤独》等作品,探讨战争反思、文明对话等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和平理念;二是着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从《悲惨世界》的救赎主题、《浮士德》的追求精神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三是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卡夫卡《变形记》、加缪《局外人》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的异化问题,树立积极人生观;四是在文明互鉴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对比中西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文学特点,体会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

课程组还就教学手段升级展开研讨。何佳宁老师分享了“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文本分析”实践案例,建议利用可视化工具呈现《双城记》的人物关系网络,帮助学生直观把握情节冲突的深层结构。何蕾蕾老师建议引入AI辅助文本分析工具,帮助学生量化研究叙事结构与主题演变。

活动最后,张晓琴老师总结本次课程组备课活动。在本次课程组集体备课活动中《外国文学(二)》课程组新老师生积极参与、深入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实现了“文学深度、思政温度、技术新度”的有机融合。下一步,《外国文学(二)》课程组将结合研讨成果优化教学设计,推动“文学鉴赏”与“价值引导”深度融合,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中文专业人才。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888号(长安校区) 西安市高新区白沙路南段2号(高新校区) 版权所有©西安培华学院 
 陕ICP备0901232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