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优化课程设计,深化教学与思政融合,进一步提升《中国通史》课程的课堂质量与育人实效,2025年3月26日14:00,学院中文系《中国通史》课程组在格物楼1303教室开展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课程组全体教师与会。

邓琦老师讲解课程设置安排
会上,课程组教师围绕“秦汉”“魏晋南北朝”两大历史阶段的备课要点与思政融入展开深度交流。邓琦老师系统梳理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形态的形成与巩固”教学主线,建议通过郡县制、书同文等典例剖析制度创新的历史逻辑。陈斯瑶老师分享了如何将云梦秦简、居延汉简等新出土文献融入课堂,增强历史叙事的鲜活度。在课程思政融入方面,青年教师李悦菡提出以“丝绸之路”为切入点,贯通中外文明互鉴的古今关联;针对魏晋南北朝单元,杜世雄老师强调要突出民族交融进程中的文化认同构建,可尝试通过经典文本透视时代精神的备课思路。与会教师还就线上教学资源整合、跨学科案例设计等实际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李悦菡老师发言
此次集体备课教研会以问题为导向,以协作为纽带,为《中国通史》课程教学注入了新思路。与会教师通过资源共享与观点碰撞,不仅明确了秦汉至南北朝阶段的教学重难点和思政融入路径,更在交流中凝聚了“以史育人”的共识。集体备课是推动教学创新的重要抓手,未来课程组将继续深化教研机制,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共鸣”的历史课堂,为培养兼具人文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