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3月17日,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栾博强、中文系副主任申艳霞、中文系教师张媛和李悦菡一行前往鄠邑区东关小学,并与鄠邑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会谈。此次出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中文系学生实习成效,进行实习指导并与鄠邑区教育局共商校地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在东关小学,由副院长栾博强带队的考察团与实习学生进行了座谈,详细了解了他们的教学实践、课堂管理、教学反思等核心教学能力的发展情况。东关小学校长刘颖姗介绍,实习生们在教学能力、责任意识、沟通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她希望未来能够适当延长实习时间,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收获更多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考察团走访东关小学并合影
随后,考察团一行来到鄠邑区教育局,与教育局人事管理科负责人进行了交流。人事管理科科长对中文系实习生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他表示,鄠邑区教育局高度重视与高校的合作,希望未来能与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同时也为鄠邑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考察团与鄠邑区教育局共商实习基地建设
副院长栾博强在交流中感谢了东关小学和鄠邑区教育局对实习生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他表示,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将以此次实习指导为契机,结合地方基础教育的需求动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深化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在校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希望依托访企拓岗专项行动,与鄠邑区教育局隶属相关单位在人才培养、教育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重点拓展基础教育领域实习就业岗位资源,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岗位需求的双向奔赴。
此次活动不仅夯实了现有合作基础,更构建起“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协同发展新范式,为区域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