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秉承我校“校誉至上、质量第一、自强不息、开拓前进”的校训精神,提升我校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中文系组织陈金雁、董嫄、侯洁、王琳、张静五位教师于本月参加鲁东大学举办的第九届海外方言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海洋语言文化建设论坛。

从左到右:张静、陈金雁、乌志鸿(我校客座教授)、侯洁、董嫄、王琳
本次研讨会为期两天。7月15日上午,五位青年教师与其他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开幕式过后,五位教师一起认真听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海外方言资源保护研究、海外汉语方言与境内汉语方言比较研究海外汉语方言与华人社区语言文化生态研究等方面的汇报,了解海内外汉语方言的传播及研究现状。
7月16日上午,我院青年教师陈金雁和侯洁分别作了《三维分析模型理论下西安市西八里村语言景观现状调查研究》和《山西方言语气词功能研究》的汇报,并与其他专家进行了交流、学习。乌志鸿教授指出了陈老师的研究与本次会议的联系,并给予鼓励。华侨大学吕晓玲教授给侯洁老师提出了宝贵意见,并希望侯老师再接再厉。

与会代表合影

鲁东大学原副校长亢世勇教授发言

我校客座教授乌志鸿教授汇报

陈金雁老师汇报

侯洁老师汇报
会后,五位教师坐在一起讨论自己的学习收获。陈金雁老师说道:“要发展需要睁眼看世界,不能闭门造车;做科研需要克服千难万险,学习老一辈学者们疫情下克服困难去实地调研的精神、探索精神、奉献精神、严谨的态度。我们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沟通交流。”董嫄老师说:“通过本次会议,自己也打开了很多思路,特别是有些学者提到语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关于海洋语言生态体系的建设,包括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还有很多方言区的研究还存在很多缺憾,这都是未来我们可以去尝试努力的方向,可以进一步去和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结合,尝试去做深入研究。”侯洁老师说:“此次会议的学习,让我有了对语言学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到汉语方言不仅本土使用,还传播到了海外,对于海外方言的保护依然很重要,促使自己学习更加专业的知识,做好方言的保护和研究。”张静老师说道:“要开阔研究视野,建立“大汉语”概念;海外汉语方言研究和国内汉语方言研究同样极具紧迫性;要认识到数字技术在研究中的重要性。”王琳老师说:“自己深受启发和鼓舞,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感谢学院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平台,让我能够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同台交流,拓宽了我的视野,增进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能力。这次会议让我对汉语方言和海洋语言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五位教师都被老一辈学者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所折服,表示要向老一辈学者们学习,竭尽所能地发挥自己的热量。
7月16日下午,陈金雁老师和张静老师跟随鲁东大学原副校长亢世勇教授,与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杨文革教授一行人参观鲁东大学文学院,了解了鲁东大学文学院的专业设置、科研队伍、学术成果及培养人才,并学习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认识到教师潜性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陈金雁、张静老师与鲁东大学文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教师交流、学习
本次学术论坛,为我校与外校构建了富有成效的交流平台,开拓了我校青年教师的眼界,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希望我校教师越来越多地“走出去”,参加学术研讨会,也能更多地“引进来”新颖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