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下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崔峰博士受邀在学校维之图书馆报告厅为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师生做主题为“从南洋大学到南洋理工大学:语言、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院长梁蕊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南兵、教学副院长栾博强、外语系系主任李国栋、外语系副主任金培玉,学院教师代表以及2022、2023、2024级英语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所有学生约400人参加讲座。


主持人 梁蕊院长
首先,崔峰博士从新加坡的历史沿革为切入点,谈到南洋大学的创建与关闭,再到南洋理工大学成立,一张张珍贵图片展现了南洋理工大学辉煌的发展历程和新加坡华人发展的奋斗画面,期间,特别提到有四种语言标识的南洋理工大学校门,其充分体现了新加坡的语言多样性和多元文化,也是其社会身份认同的象征。
随后,崔峰博士以新加坡独特的语言环境及其双语政策的发展作为指引,深入阐释了新加坡“新式英语(Singlish)”现象的形成与特点,通过丰富的个性化案例和具体语音对比,详细解析了“新加坡英语(Standard Singapore English)”与“新式英语(Singlish)”的重要区别,阐释了新马华文中特有的辞汇现象(比如,牛车水、德士车、组屋等),这些特有辞汇在新加坡土壤中形成并发展,包含了新加坡本土特色,反应了新加坡社会发展的独特现象,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新马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语言文化特点和社会风貌。
最后,崔峰博士谈到语言与翻译的发展,通过特殊例子提出“懂双语不一定懂翻译”的观点,他强调翻译实践一定要讲究政治性,要加强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尊重对象国的表达习惯,避免造成歧义和误解。

主讲人 崔峰博士
梁院长在总结时谈到:本次讲座视角别致,内容多样,为学院国际化视野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提升学院学术氛围和研究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全院师生能以此讲座为契机,在跨文化研究与学习中从价值观、思维方式、交际模式等各方面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人工智能时代,要会用AI而不能完全依赖于AI,尤其是在翻译实践中,要扎根本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大合影

领导与嘉宾合影
图文: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