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项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实践故事丨十日微光里的童心与远方,一场关于成长的双向奔赴

发布者:陈天航 [发表时间]:2025年07月31日 18:34 [来源]: [浏览次数]:

行李箱碾过乡间小路的石子时,我们还不知道这十天会在记忆里刻下怎样的印记。直到看见教室门口那排踮着脚张望的小脑袋,我们忽然明白,这场名为“三下乡”旅途,从来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一场关于成长的双向奔赴。


初到的日子像被太阳晒得发烫的石板路,带着点生涩的灼感。校长推开宿舍门的瞬间,我们几个交换了眼神——斑驳的墙皮、堆在角落的地铺被褥,还有傍晚准时来“查房”的蚊虫,都在宣告着挑战的开始。最意外的是宿舍那台老旧空调,午后嗡嗡转着送来丝丝凉意,竟让这份“苦”里渗进了甜,像极了这里的日子,粗粝中总藏着温柔。



我们很快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小老师”,在“给爸妈写信”活动,更成了一场沉默的倾诉。“爸爸妈妈,我们想你了”“爸爸妈妈,你们可不可以回来陪我们一下”那些稚嫩的字迹里,没有抱怨,只有小心翼翼的期盼,像埋在土里的种子,等着一点点阳光就拼命往上长。家访时遇见的小女孩,让我们看见了乡村教育背后更深的褶皱。在活动中,她是抢着回答问题的“小话唠”,眼睛亮得像盛着星光;可一踏进家门,奶奶一句“画那些没用的东西不如多做两道题”,就让她瞬间蔫成了低头的向日葵。她藏在门后的画本里,有会飞的鲸鱼,有长翅膀的书包,那些不被认可的奇思妙想,是她偷偷藏起来的宇宙。我们忽然懂了,我们带来的不只是课本知识,更是让这些“奇形怪状”的梦想被看见的勇气。



几天后,学校的操场成了天然的舞台。正午的阳光倾泻而下,为孩子们的文艺汇演镀上一层金边。没有聚光灯,没有华丽的幕布,只有风掠过树梢的沙沙声与远处山峦的轮廓,构成最质朴的背景。诗朗诵的童声在空旷中回荡,像山涧溪流冲刷卵石,清冽而透亮;舞蹈的裙摆扬起细小的尘土,旋转时与光影嬉戏,仿佛一群挣脱地心引力的雏鸟;歌声更是纯粹,未加修饰的嗓音混着蝉鸣,在炽热的空气中织成一张网,兜住了所有人的心跳。在这小小的舞台上,他们不再是那个被束缚的灵魂,而是勇敢追逐梦想的追光者,用才艺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也让乡村教育的天空,多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十天像指缝间的沙,握不住却留了痕。我们曾以为自己是来“助力”的,到头来却被孩子们教会了更多。他们让我们懂得,教育公平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蹲下来,听每一颗童心的跳动;个人的力量或许如萤火微光,但聚在一起,就能照亮那些被忽略的角落。


如今行李箱再次碾过石子路,里面装满了孩子们的画和写着“老师再见”的纸条。我们知道,这场旅途没有终点。那些画在纸上的思念,那些在空调凉风里绽放的笑容,都成了往后日子里的指南针——提醒我们无论走多远,都要记得回头看看,看看那些需要被看见的眼睛,看看那些等着被温暖的心房。



愿远方的父母能听见孩子的心声,若归期未定,至少让电话里的声音再温柔些;愿每颗童心都能被小心呵护,让他们知道,总有人在为他们的梦想添砖加瓦。而我们这些“乡梦童行者”,会带着这份触动继续前行,让更多微光,照亮更多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