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楮心筑梦队志愿者走进社区美育课堂,开展以“古法造纸与文创创作”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楮皮纸技艺带入孩子们的世界。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亲手制作楮皮纸灯笼,感受千年非遗温度,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活动伊始,队长刘佳遥手持泛黄的楮皮纸走上讲台,结合史料图片,向孩子们讲解楮皮纸的历史与制作工序。他介绍,楮皮纸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古人需经72道工序手工制作,唐宋时期深受文人墨客青睐,还远销海外。孩子们听得入神,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与向往。

随后进入手工制作环节。副队长李昕逾告诉学生们要将楮皮纸制成发光灯笼,紧接着志愿者们分发了楮皮纸、安全剪刀、彩笔和竹制灯架等教具。志愿者引导孩子们感受楮皮纸的独特质感,随后孩子们发挥创意,在纸上绘画创作。待画作晾干,志愿者示范如何将纸张粘贴在灯架上,孩子们小心翼翼操作,课堂里满是专注与欢笑。

当灯笼组装完成,志愿者点亮内置LED灯,温暖的光芒透过楮皮纸纹理洒出,映亮孩子们的笑脸。孩子们纷纷展示作品、合影留念,还用稚嫩的声音介绍楮皮纸是“老祖宗的智慧”。

非遗不应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创作,才能真正爱上传统文化。据悉,楮心筑梦队已开展多场非遗进社区活动,通过剪纸、扎染、古法造纸等课程,让近500余名孩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此次活动连接了千年文化与纯真童心,为非遗传承开辟了新的方向,也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守护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