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夏阳灼灼,会计与金融学院孙宝丽、田晨两位老师带领近20余名大一学生,奔赴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汗水滴入熟悉的土地,他们亲手采收的,正是自己于今年三月满怀期待种下的各类时令蔬菜与鲜果。一场从春播到夏收的完整劳动实践闭环,在泥土芬芳与收获笑语中圆满呈现。

基地内,师生共同劳动的画卷热烈铺展。面对曾经亲手栽下的秧苗如今已果实累累,学生们眼中闪烁着成就的光芒。在老师指导下,他们俯身垄间,小心翼翼地摘下饱满的番茄、翠绿的黄瓜、沉甸甸的茄子、鲜亮的辣椒、清香袭人的甜瓜和粉红诱人的桃子。每一捧沾着泥土的果实,都凝结着数月来定期管护的心血,无声印证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朴素真理。师生协作,采摘、分拣、装箱,有条不紊,汗水浸透衣衫,笑容却始终绽放——基地最终统计收获各类蔬菜瓜果近百余斤,这是劳动最直观、最甘甜的回报。孙宝丽老师作为学院代表向学生赠送蔬果礼盒。

从课堂到田埂,知识在泥土中扎根生长。会计学专业学生詹彦熙擦着汗感慨:“从前只在课本里读到‘粒粒皆辛苦’,今天指尖沾满泥土,才真正掂量出这五个字沉甸甸的分量。每一次弯腰除草、每一次挥锄松土,都让书本上的概念有了真实的温度。”带队教师孙宝丽则在现场指出更深层的教育意涵:“劳动绝非简单的体力付出,它教会学生系统思维——如同我们三月规划种植、期间科学养护、今日有序采收,这份对过程的尊重、对责任的担当、对协作的体会,与他们未来处理复杂金融数据、规划严谨财务流程所需的核心素养高度契合。”詹彦熙同学次日回到家后第一时间与母亲分享了收获的喜悦。


此次满载而归的基地实践,是会计与金融学院深耕“五育并举”、强化劳动育人实效的缩影。当金融的逻辑遇上土地的智慧,当账本的精确拥抱耕耘的坚韧,劳动被赋予了塑造健全人格与职业精神的深层价值。学生们在泥土中学会的耐心与协作,恰是穿透未来职业生涯迷雾的宝贵品质。

春华灼灼,终成秋实。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这片沃土上,年轻学子们种下的不仅是鲜嫩的菜苗,更是对生活本真的感知力,对自身潜能的深刻认知,以及对脚踏实地创造价值的永恒信仰。当百余斤蔬果承载着青春汗水离开土地,劳动所淬炼出的沉静力量与生命韧性,已悄然融入这群未来财经人才的血脉,成为他们解读数字、服务社会最深沉而可靠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