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涛,字甫盫,号扶风子,1982年生。西安培华学院教师、西安中国画院画家、陕西省国画研究院研究员、西安中国画院当代水墨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长安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西安培华学院艺术馆常务副馆长。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与艺术的碰撞中,老师让我们从制香,了解传统矿彩颜料制作,学习传拓技艺,茗茶,艺术品鉴等生活艺术中品得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的真谛,以小见大,从做香珠,拓画,茗茶中品鉴人生。

香篆,打香篆,是体会打篆过程中养心、静气、减压、祛躁、悦目的感受。材质不同的炉具,配以不同形式的“香印”,打出一炉香,有不同的意境。



首先,用棉花制作拓包,将少量棉花压缩在一块丝绸上,用橡皮筋捆起来
其次,用宣纸印在刻有文字或者图像的器物上,用拓包蘸取少量清水在宣纸上轻轻拍打
然后,用棕刷透过薄层的塑料,使字口处的宣纸在凹进字口里
最后,蘸取部分较浓墨水,但墨水在拓包前段分布均匀之后,在宣纸上轻轻拍打,多次进行此步骤,使宣纸上颜色的深浅一致


香,源于土木,融于自然,塑与人工,成与天意。千百年来,中国香文化匠人们,通过天然种植、选材、炮制、窖藏等自然手法和多道工序,把大自然赐予的材料幻化成新的香品。香,作为中国香文化名片,安静而有力的传递着中国人独特的品味文化和如有天成的手工技艺


制作香牌
首先,准备物料:香粉、植物油、模具、穿孔用具(牙签)、水。
其次,调和香泥:混合搅拌香粉、粘粉,香粉:粘粉=4:1 ,加少许水,反复搓揉紧实。
然后,装入模具:可以先在模具上涂抹一层植物油,再将香泥填入模具,填满、压实成型。

制作香珠
将手洗净擦干生水,取一小团香泥放于掌心揉成珠状,注意香珠上不能有裂缝。力度不用过大,以掌心恰能轻触到香珠为宜。

传统矿彩颜料制作
朱砂:矿物类,为天然汞化物,近代也有人工合成的朱砂,遮盖力强,一般是单独使用,且多用浓重之原色点秋天红叶、花,亭台栏杆。
石绿:矿物类,遮盖力较强。澄汰后也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头绿质地较重,颜色较深,山水画中较少使用。二绿、三绿在淡彩、重彩山水画中使用较为广泛。

国画水墨体验
国画水墨体验,用矿物颜料来作画,将天然的矿石粉碎,研磨,分级制成,用天然的矿石,作品可以留存上千年,而普通的塑料颜料就不行。
手工花膏制作



首先,准备好需要用到的所有的食材,洛神花,冰糖,水,钵
然后把洛神花用清水先清洗干净
接着用清水浸泡洛神花,然后把花渣过滤掉
最后把过滤出来的水和冰糖放进锅里煮到大开,接着转小火煮五分钟,等到锅中的材料出现大泡了就可以关火了

洛神佳香酸梅汤


共同品尝洛神佳香酸梅汤,酸梅汤是传统的消暑饮料,清代经御膳房改进成为宫廷御用饮品,所谓“士贡梅煎”即是。

制法:乌梅十六克,山楂十六克,甘草六克,陈皮十克,洛神花八克,桂花二克,冰糖适量,煮好后可加入少量桂花

茗茶

茗茶,取意有“品茗”、“香茗”等意思。“品”《中华词典》: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香茗”《中华词典》:香茶。茗茶意为:可令人仔细品味的、能够让人进入某种意境的优良的茶叶制品。

国画课堂体验,欣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北宋张择端的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看到画上古人的生活细节,如临其境,像是我们也穿梭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要判断一幅作品的艺术价值,需要有从艺术的形和意来分析。画家表现的手法,画出的事物是形,他思考的内容,表现的含义是意。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临摹和描摹的区别,临摹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过程,描摹是透过附在原件上的透明纸按照看得见的线条描摹。现实版的穿梭时空诶,你确定不来吗?
文房文化


体验文房文化,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统称为“文房四宝”,即指笔、墨、纸、砚四项。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婺源(原属安徽徽州府,现属于江西)龙尾砚。


小结:女子学院根据自身办学的特色和学生们的喜好,开展着趣味性和知识性都极强的各类社团活动和理论课程。陈鹏涛老师是生活与艺术课的任课老师,更是一位艺术家,他以平易近人孜孜不倦的授课态度获得了众多学生们的喜爱。在每一节课堂上,陈老师在他能力的范围内尽可能的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文化、体验到更多的艺术创作过程、学习到更多“慢生活”小技巧,也从他的身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艺术家的匠人精神,也不禁得感慨能有和陈老师共同学习的岁月是多么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