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培华要闻

最新新闻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培华要闻 > 正文
培华要闻

我校“长安讲坛”系列讲座之“唐诗经典的误解”开讲

日期 : 2014-05-08 点击数: 来源:培华学院

5月7日,陕西省社科联与我校联合举办的“长安讲坛”系列讲座在汇知楼6505教室开讲。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通讯与终审评委魏耕原作了题为“唐诗经典的误解”的专题讲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百余名师生代表聆听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从“《短歌行》的诗为何长,《长歌行》的诗为何短”这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展开,魏耕原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详细地讲述了“唐诗经典的误解”。在讲到“因不明虚词殊义而误解”时,他列举杜甫的《石壕吏》,辩证地讲解了“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句诗中“更”字的含义。他提到,这首诗中的“更”字的解释有很多,以往都把“更”作常见义“再”来解释,他认为均与诗意不吻合,而作反诘疑问语气词“岂”、“难道”讲才更符合当时的语境。

魏耕原教授声情并茂地进行讲述

他旁征博引,分别列举白居易《长恨歌》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中的“宛转”一词,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六绝句》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中的“恰恰”一词,杜牧《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认”字,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中的“平”字,骆宾王《在狱咏蝉》中“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中“玄鬓”和“白头”,贺知章《回乡偶书》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相”字,详细生动地讲授了“因不明连绵词的殊义而误解”,“因不明叠音形、容词殊义而误解”,“因不明动词殊义而误解认”,“因不明形容词殊义而误解”,“因不明用典误解名词义”,“因不明副词殊义而误解”这几个方面对“唐诗经典的误解”。

讲座最后,魏耕原教授还为同学们详细讲述了考研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项问题,并鼓励大家志存高远,潜心学习,乐学善思,耐心研究,细心发现文学作品的精彩之处。

文/人文与艺术学院供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