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官网首页 > 培华要闻 > 正文
培华要闻

【以评促强】艺术教育中心查找弱项补齐短板 全面提升育人新动能

日期 : 2025-10-23 点击数: 来源:艺术教育中心

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以来,艺术教育中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准确把握新一轮审核评估的内涵要义,秉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的理念,将评估指标体系内化转化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培养人才效能的新“引擎”,聚力在课程建设、实践创新、文化育人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问题“盘点”,努力提高中心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西安培华学院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

———加大整改力度,以评估深化教学改革。在推进审核评估工作中,艺术教育中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践行“系统化、人本化、品牌化”的整改思路,把自评自建工作深植于整改各环节、全过程,多措并举、从严从实,找准特色发展亮点,补齐短板弱项,一体推进、整体贯通学查纠改,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一是评估驱动教学革新。严格对标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及审核评估要求,将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把抓好公共艺术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从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覆盖学生5554人次,艺术实践课与鉴赏课累计授课超3400课时,成功举办“第三届公共艺术课”授课比赛,并召开年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特邀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石村教授等校外美育专家“问诊把脉”,通过深度评课与指导,有效促进了10位专兼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驾驭能力的提升,实现公共艺术教育覆盖面与教学质量“双提升”。二是创新教学模式。针对自建自评和专家组反馈的教学载体和平台创新力度和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融合度不够等问题,中心积极探索“浸润式”美育新路径,围绕“五育并举”,运用摄影、表演、绘画、音乐、朗诵、文学、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形式,促进学生感悟美好生活,温润内心世界,起到“入心、化人、怡情”的思政教育功能。以艺术课程思政为切入点,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思政课程扩展到艺术课程,常态化开展“观摩—评课—互鉴”月度教研活动,并将秦腔体验、甲骨文文化寻根等非遗元素,以及承载着民族精神与审美品格的书法艺术融入课堂。这些做法不仅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育效果,更让大学生在笔墨丹青与丝竹雅韵共鸣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三是提升教师素养。针对中心存在的“行业背景教师数量相对较少”等问题,中心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从“向外借力”到“自我造血”的转变。以“研—训—教”一体化为培养路径,通过教学、科研、培训、学习等,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练就过硬的教学本领,让教师学习成长有理论依据和实践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举办教学技能观摩、教学基本功大赛、学术交流等活动,让他们在比赛中提高,在锤炼中成长,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2025年引进博士专职教师4名,同时选送3名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为中心的长远发展和高水平科研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学校参加高等院校美育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

———彰显结果导向,以评估促进专业提质。一是强化专业融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培养出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四美”时代新人为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纳入人才培养和审核评估整改全过程,贯穿教育各学段,推动美育课程由“通识教育”向“价值引领”转变,通过开设“美学+专业”必修课程和“书画音乐鉴赏”“百年党史的红色故事”等限选课,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美学魅力,提升审美素养;通过搭建“美育+媒介”的沉浸式教育平台。推动美育教育与音乐、美术、动漫、舞蹈、微电影等艺术实践形式有机融合,着力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二是强化审美感受能力。充分发挥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指挥棒”的作用,以艺术教育中心为依托,广泛开展大学生艺术展演、校园主持人大赛、书画比赛、设计大赛、摄影大赛、征文比赛、配音大赛和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合唱、合奏、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受到广大学子欢迎。利用重大节庆日广泛开展革命歌曲和爱国主义歌曲合唱以及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提升了大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丰富师生美育教育形式,激发大学生奋发进取,书写爱国报国的青春篇章。三是强化原创成果突破。教师团队围绕时代主题与校园文化,新创作及改编合唱、舞蹈、器乐等7部作品,成为校园文化的闪亮名片,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高质量的艺术内核。学生团队学科竞赛捷报频传,先后荣获“挑战杯”省级竞赛银奖2项、铜奖5项,荣获“青音奖”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首届“艺委会杯”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充分展现了培华学子的艺术素养与创新精神。在全省美育工作推进会上培华艺术教育中心作为民办高校唯一代表在大会上作经验发言,获得与会同仁们的好评。

大学生艺术展演暨第五届校园舞蹈大赛谢幕合影

———调整优化体系,以评估增强育人质量。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着力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一是优化课程体系。为进一步提升美育效果,中心不断深化“教学-实践-服务”三位一体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开设艺术鉴赏、音乐绘画等传统课程,结合手工制作、设计思维等新兴美育内容,以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增强学生内心体验,帮助学生释放压力,更好地表达情感;中心定期举办校园艺术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美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充实其精神世界。结合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大节日,组织师生开展主题鲜明、特色鲜明的纪念活动,引导学生强化抗战历史记忆,传承抗战精神,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二是优化制度和机制。针对自建自评中查找出的“制度机制尚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等问题,构建包括美育制度、美育课程、美育实践、美育队伍在内的“四位一体”公共艺术教育协同机制,实现从“软指标”到“硬要求”的实质性转变,确保美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推进。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将美育实践活动学分化,严格执行“美育N+1工程”,量化评价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表现。推行美育公益行动,探索“美育+社会服务”的实践路径,定期积极组织师生走进学校、企业、社区(街道)开展惠民演出活动,从美育共建、社会实践等方面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将美育成果辐射社会,推动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提升学校的美誉度。增设专职宣传与教学管理岗,提升中心在5000人次规模课程及大型活动中的运营效能与品牌传播力。三是优化“第二课堂”。针对在自评中查找出的“专业建设与第二课堂”融合度不够等问题,中心依托“第二课堂”建设与思政教育、“大思政”育人格局同频共振。中心坚持将评估要求融入“第二课堂”,科学设计“第二课堂”项目内容,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学分要求、评价标准,科学设计包括开展各类艺术展、科普讲解、音乐会、文艺展演、社会实践(美育教育)、文体鉴赏等特色活动,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培华特色的品牌美育活动,营造了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成功举办34期“艺术与思政”主题沙龙,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将美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实现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成功举办第29届校园歌手大赛、第五届校园舞蹈大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化、实践教学体系化、学生培养个性化、制度实施科学化等一系列实践探索,努力让每名学生都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聚焦培华百年校庆,策划并创作一批高水平主题艺术作品,组织了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等活动,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美育品牌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