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第十九期(新闻类专题)
|
名称
|
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维度与路径研究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邢彦辉
|
索书号
|
G229.2/190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维度与路径研究》的研究有利于从电视仪式的视角探讨国家认同的理论机制。运用符号象征理论探讨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方式,将研究视角由国家认同的宏观层面分析引向对电视仪式传播建构国家认同的过程、方式、影响要素与作用机理等微观层面的关注,拓展了国家认同的研究框架和内容;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符号学、政治学、传播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原理,构建国家认同的电视仪式传播机制,为国家认同及国家执政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撑。
|
|
名称
|
闻事溯往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
|
张海涛
|
索书号
|
G229.2/189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闻事溯往》用灵性智慧的语言,将烦恼与痛苦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模式一一分析出来,让大家了解烦恼的本质,使情绪得到解脱、身体得到解脱,掌握及时清理身体里的负面能量的方法,进行身体、心灵双向排毒,从而联接系统能量,吸引和谐关系、吸引财富,建立和这个世界之间的良性关系。
|
|
名称
|
泛传播时代的镜像站点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
杜臣弘宇
|
索书号
|
G222.3/180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本书致力于在“泛化”传播的视角下,直面时代、解读时代、探索时代,从影视文本中分析文化现象,并讨论影视的不同载体所产生的新意义,从媒介生态和技术层面讨论影视的创作与传播,具体研究电视与电影的互文关系。全书分四章,以不同的侧重点对一些电影作品作了多角度解读。书中所涉电影大部分系近几年的热映片,如《德赛克·巴莱》《釜山行》《神探夏洛克》等,解读新颖活泼。
|
|
名称
|
密勒氏评论报:美国在华专业报人与报格(1917-1953)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郑保国
|
索书号
|
G219.296/21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托马斯·F·密勒和约翰·B·鲍威尔于1917年6月9日在上海共同创办了《密勒氏评论报》,从而开启了美国专业报人在华办报的历史。《密勒氏评论报》是一份引领了中国周刊时代的“政治和财政之周刊”。在刊行的32年里,刊物历经了密勒和鲍威尔父子三任主编。它一开始就宣称自己遵循美国的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刊物主编致力于将美式专业办刊方式移植到中国,并使之逐渐适应中国本土的需求。编辑团队还迅速培养起了一个包括中国年轻知识分子在内的国际读者群体。刊物以在华“密苏里新闻帮”为核心构建起了一支亲美的跨国、跨领域、跨地域和跨党派的新闻专业团队。依靠这一团队,刊物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在华的语言障碍和种种新闻封锁,开启了在华外报专业化办报的新纪元。1953年7月,《密》宣告停刊,成为最后一份离开中国大陆的在华外报。
|
|
名称
|
上海传媒发展报告 . 2018 : 网络生态治理与建设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
强荧,焦雨虹
|
索书号
|
G219.275/1/2018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六部分,总报告介绍网络生态治理与建设的概念理论,总结2017年中国网络生态治理的主要成就、焦点问题,并对未来治理趋势做出展望;专题篇聚焦网络生态治理中政府的角色职能、微信平台谣言治理等重大问题;调研篇讨论一带一路建设中舆情演变、网络伦理、对外传播舆情等议题;案例篇集中探讨十九大传播、政务传播叙事等具体案例;转型篇考察传统媒体在网络生态建设中的发展路径;国际借鉴篇考察美国和印度的媒体发展案例。
|
|
名称
|
2016年度江西省报纸广播电视优秀新闻作品评析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杨六华,王文科
|
索书号
|
G219.2/347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杨六华、王文科主编的《2016年度江西省报纸广播电视优秀新闻作品评析》汇集了年度江西省省级主流媒体获得中国新闻奖和地方新闻性政府奖二等奖(含二等奖)以上奖项的作品,由高校和业内新闻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和教学科研骨干人员,对获奖作品的主题选择、思想内涵、导向作用、社会效果以及价值判断、专业技巧、创新追求、角度结构进行解读评析。全书力求贯彻和体现*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反映江西全省新闻工作者年度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持续走、转、改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本书既有史料和研究价值,也有推动全省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促进不同媒体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推动新闻报道上台阶上层次等多方面的现实作用。
|
|
名称
|
传媒发展变革路径规律探析
|
出版社
|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
作者
|
罗小萍,李韧
|
索书号
|
G219.2/325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新媒体传播及其效果研究,主要研究新媒体传播及其效果的相关内容,其中包括:网络时代的新闻传媒变革,传媒发展与小说语言观念的近代变革,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业的变革与发展,传媒的变革预计网络公关等。
|
|
名称
|
中国传媒投资发展报告 . 2018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
中央财经大学新闻传播系
|
索书号
|
G219.2/303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建投研究丛书报告系列”之一,核心主题是“传媒投资”。报告对2017-2018年的传媒投资现象、现状进行较全面、深入的描述和分析,通过这些描述和分析,力图勾勒出一年来中国传媒投资的新特点、新规律,洞察其发展方向和投资动向,由此总结经验,未雨绸缪,把握机会,为传媒投资出谋划策,点石成金。本书分总报告篇、传媒行业投资篇、传媒投资专题篇、传媒投资经典案例篇、附录等五大部分,共计18章。报告力求在简明扼要的表述中,把问题实质讲清楚,力求事实和数据的准确与可靠,以确保报告的权威性和质量。
|
|
名称
|
新闻采访与创意策划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作者
|
王桂娟,冯磊,张一晓
|
索书号
|
G212.1/55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新闻采访与创意策划》共分为六个部分,*部分为新闻采访概念的初探;第二部分细说了新闻采访活动的主体;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新闻采访的策划,从意义到策划的前期、中期、后期,方便后人对新闻采访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对新闻传播要素的研究,新闻传播的媒介、新闻传播的过程等等,将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都详细呈现在读者眼前;第五部分是新闻采访电视播音创作的概述,从不同视野帮助读者了解电视播音创作;*后一部分是新闻采访类电视综艺节目策划的一个具体研究与分析。
|
|
名称
|
新闻传播与中国社会发展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
索书号
|
G210-53/32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本书稿作为2018年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部分教师论文合集,从新闻学、传播学、新闻史三大类,以30篇中英文论文,集中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新闻传播学所呈现的面貌和形态,深度探讨了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学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不少改进新闻传播学科研教学的思路和方案。对于相关专业的师生、研究者、兴趣爱好者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
名称
|
从一支笔到十八般武艺:融媒时代新闻传播实务教学探索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作者
|
白净
|
索书号
|
G210-4/5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一支笔抵过三千毛瑟枪,曾经是形容新闻业威力的一句名言。如今媒体人光凭一支笔已经远远不够了,必须通晓十八般武艺,那么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融媒科技带来的的挑战?2017年3月18-19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委员会主办的“新闻传播实务教学论坛”在汕头大学举办。为了向日新月异的传媒业输送适用人才,新闻传播专业实务教育必须从过去单纯的采写编,扩大到音视频制作、数字技术、数据分析和展示、广告营销乃至网上直播等多个方面。问题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吸引了全国27家新闻传播学院的教师前来共同切磋研讨。本书收录这次论坛的主要发言。
|
|
名称
|
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强月新,周茂君
|
索书号
|
G210/292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新媒体环境下实践教学与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应适应人才培养逐步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的需要,将学校与业界、理论与实践、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围绕着上述主题,本书从五个方面一一“培养理念与整体构想”、“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检讨”、“基地建设与专业实习”、“业界论人才需求”和“他山之石”切入,设置了不同的栏目,分别做了深入、系统的探讨,栏目与栏目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整体。
|
|
名称
|
叙事传播:故事/人文观点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作者
|
臧国仁,蔡琰
|
索书号
|
G206/183
|
典藏部门
|
新书借阅区(一层南)
|
内容简介:
有鉴于近年来“数位汇流”之科技发展早已改变了日常生活之沟通形式与内涵,而相关传播理论却停滞不前、难以诠释此一现象之背后脉络与后设取径,臧国仁、蔡琰著的《叙事传播(故事人文观点)》以九个篇章详述“传播”并非仅具传统理论所示之“信息传输”功能,而是另有交换生命故事的趣味性满足与情感互动。本书作者认为,所有传播文本之产出皆可视为“说故事”(storytelling)之历程,而文本产出后,更为精彩的“故事互动与交换”才方开始,此即“叙事传播”有趣之处。
当新兴科技正主导着现代社会之日常生活时,每个人却也时时刻刻地透过不同载具(包括传统大众媒介以及新兴社交媒体)与媒材而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故事、转述听闻自他人的故事、评沦所见所闻;显然,以故事为本之传播行动方是影响社会大众最为深远的因子。
|
|
名称
|
有效的科学传播:研究议程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作者
|
王大鹏译
|
索书号
|
G206.2/540
|
典藏部门
|
中厅社科借阅区
|
内容简介:
本书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在两次科学传播学研讨会基础上形成的,在科学传播理论、科学传播实践以及各种热点话题的科学传播方面均有深刻的论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
信息来源:办公室 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