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钦,人文与艺术学院专职教师,工作之余潜心研习佛教造像艺术,经过探索与尝试,设计制作出了多种造型优美的小型陶制佛像。他设计制作的“善业泥与福田泥”外观造型荣获国家两项专利。
张钦老师
张钦老师设计制作的“善业泥与福田泥”外观造型荣获国家两项专利
在《佛说布施经》中这样记载:“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妒,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凡敬侍佛、僧、父母、悲苦者,即可得福德、功德,犹如农人耕田,佛教中也以,布施,修庙,捐款,放生,或以自身能力去为他人服务等行为,称为种福田,种善因而得福报,所以起名“福田泥”。
“福田泥”是受到“善业泥”形制的启发,在此基础上改变其造型、材料设计出的新形式。“福田泥”的造型主要有菩提叶形、圆形、异形等,材料主要是以过滤后的干净泥土和祈福燃烧过的香灰等材料,沐手斋戒制作,经过烧制完成后可贴金可彩绘。“善业泥”是指一种传自古印度,用泥模压制而成的小型浮雕佛像,有祈求“善业”,攘除“恶业”之意,西藏称为“擦擦”。早在北魏时期就传入中国内地,到了隋唐开始流行,据说是高僧玄奘仿效印度作法,藉为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祈福之机,在都城长安制造的一种佛像形式。玄奘圆寂后,善业泥佛像的制作骤然从颠峰跌至低谷,逐渐在汉传佛教中消失。
张钦老师设计制作“福田泥”并申请了两项专利,初衷是想保护、继承和发扬这项传统艺术中的奇珍,对此项的设计材料、工艺、方法并不保密,希望可以免费广结善缘,大量翻制,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工艺,并参与到制作当中,以此攘除恶业,广种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