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应用型课程建设丨建艺教师为南宁学院开展专题培训班(二)

发布时间: 2019-04-01 浏览次数: 作者:

  
       2019年3月29日,受我校教务管理中心委托,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系,魏舒乐老师担任此次培训的培训讲师之一。此次培训,魏老师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建筑设计初步”课程进行改革研究。解析了课程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及历程,提出了相应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探讨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的教学模式。
 
 
 
      魏舒乐老师提出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必须使其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主动探求知识的愿望。老师应该多关注学生们对哪些问题感兴趣,讲授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灌输,应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注重课堂上的互动,手把手教学,更容易吸引初学者。针对高校本科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扎实基础知识,在课程中了解专业,认识专业。
 
 
 
      在培训过程中魏舒乐老师通过展示“荒岛上的家”、“特色书屋”、“瓦楞纸搭建”等多项情景式教学法的展示,进一步说明改革研究应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学习共同体。
 
      茶歇会期间,魏舒乐老师与南宁学院各位老师针对改革研究进行深度研讨
 
 
 
 
茶歇过后,在学生助理的协助下
魏老师为南宁学院的老师展开了
一场别开生面的纸模制作
 
 
 
 
 
 

      在短短20分钟内,所有老师完成制作,通过实际演练,向在场老师们展示了一场由二维到三维的空间转换,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建筑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最后,魏舒乐老师针对本次“0→1”主题进行解释:从0到1,从无到有,这不仅是数量的改变,更是质量的变化,我们应该让每一位学生在大学期间逐步积累知识,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会议结束后,各位老师在魏老师提前准备的留言条上写下对本场培训会的建议与意见。通过留言条的形式,促进对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研讨。
 
 
 
小编特别采访了魏舒乐老师

      她说:“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型,改变对学生创新能力重视不足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工程素质培养、创新思维训练与专业基础环节教学有机融合,实现教学过程的一体化。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学科前沿理论,从操作实践中认知专业、学习技能、应用理论、拓展研究。与此同时,我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某些教学环节依旧存在不足,尤其在一些教学细节上还有待改善,期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完善。
 
      最后,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学校给予我这次机会,以及在整个筹备过程中帮助我的所有学生和老师,谢谢大家!”
 
 
 
 
 
 
图/文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