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8日下午,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按培华教函[2019]27号文件及建艺学院[2019]10号文件内容要求,在学校图书馆三楼辅导员之家举办了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学院复赛。复赛前各参赛教师按照抽签的方式决定了比赛讲课顺序,教学院长东会峰主持此次比赛并宣布复赛规则。
按照抽签顺序第一位讲课老师为谢娜,谢娜老师本次讲课内容是:工程材料的物理性质。这一小节属于《工程材料》课程的第一章节,是基础性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绝对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率、密实度等概念,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可学会具体的计算,并了解各种密度、孔隙率对建筑工程材料的影响,从而为施工上选择相应的材料以及分析工程事故原因提供相应的依据。
第二位上场的老师为雷洁,雷洁老师的主讲内容为《立体构成》-服装立体构成。通过对服装设计中立体构成的应用的讲解,可了解到立体构成与服装服饰设计专业的关系,可学会立体造型元素在模特上的表现及运用。立体构成与服装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立体构成给服装设计师们提供了全方位的设计空间,从肌理、结构、材料等方面进行设计。立体形态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多样,服装立体形态中有服装外轮廓造型的设计、服装局部造型设计、服装立体装饰设计等多种形式,每种造型都体现出不同的服装风格及视觉效果。
第三位上场的是杨锦老师,杨锦老师主讲的内容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网络计划技术部分的工期优化。当实际施工进度落后的时候,通常需要通过压缩工作的持续时间,来实现满足工期要求的目的。而本堂课主要通过引入案例工程分析计算介绍工期优化的原则,方法,步骤等。
第四位上场的老师为戴煜轩,戴老师主讲的内容为:古罗马建筑的发展状况、建筑技术与特点、主要建筑类型、建筑风格特点的形成与演变、著名建筑实例、建筑成就等,着重对古罗马的建筑形制、柱式和拱券技术进行解读。并将古罗马与古希腊建筑的形制进行对比,通过两种建筑的碰撞擦出欧洲古典建筑智慧的火花。
第五位参赛的是杨柳老师,杨老师通过对包装材料演进过程的讲解,让大家了解到包装的出现来源于自然,天然材料和自然材料制成品的包装有其各自的特点。课程运用云班课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能够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赛后,评委老师对各位参赛老师的讲授内容逐一进行了点评。评委组组长东会峰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本次大赛,教师们均能按照教学设计要求把控讲授过程。参赛教师专业知识丰富,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结构设计合理,案例生动详实。
本次教学竞赛活动,展现了学院应用型教学改革的推进成果,为今后学院的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参赛教师及评委合影留念
大赛全景
图/文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