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学成果培育与申报工作,我校于2025年7月17日召开专题会议,常务副校长胡俊生、教务管理中心主任铁卫及副主任王琳、各二级学院教学副院长、系主任、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共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胡校长主持,特邀校外专家李辉教授参与指导。

会上,李辉教授以“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模式与实践”为主题作主旨报告。他首先阐述了教改项目与成果奖的逻辑关系,指出教改项目是成果奖的“研究阶段”,而成果奖需体现“实践成效”。他强调,选题应立足应用型高校特点,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与学校实际,避免“大而空”。李教授通过案例分析,提出选题应“切口小、聚焦痛点、对标政策”,如结合“课堂革命”背景研究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或关注“课程思政”“学科竞赛直通车”等政策提炼选题。

在成果奖申报方面,李辉教授指出,问题凝练需体现共性,创新表述需直观易懂,时间跨度需体现持续改革历程。他建议,成果培育周期平均为10年,需注重历史材料支撑。
在互动环节,智工学院教师就“成果奖题目如何平衡切口大小”提问。李辉教授建议以“模式”为框架,聚焦具体育人场景,避免宽泛表述。影视类专业教师则提出“学生竞赛成果不足如何体现成效”的问题,李教授建议强化“过程性成效”表述,如参赛意愿提升比例或创新能力转化率等。

此外,李辉教授还动员教师积极参与“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强调其对个人成长与学校排名的双重价值。他分享了陕西民办院校获奖案例,激励教师踊跃参赛。胡校长表示,学校将优化竞赛支持机制,组建专家团队打磨参赛项目,为教师提供有力保障。

会议最后,胡俊生副校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培育打开了选题视野,理清了“教改-成果奖”的逻辑关系,明确了应用型高校成果培育的路径。他强调,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全体教师需以本次会议为契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