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法学院教师参加第十五期证据法学高级师资研讨培训

发布日期:2025-10-28    浏览次数:

2025年10月24日至28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证据科学课程虚拟教研室、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十五期证据法学高级师资研讨培训班”在西北政法大学顺利举行。本次培训汇聚了证据科学领域的顶尖学者,围绕证据法学的核心知识与前沿实践,为来自全国高校的刑事诉讼法教师及法律实务工作者提供了一场内容翔实、视野开阔的学术盛宴。法学院公法教研室主任李倩、教师高敏贞、刘彧廷等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的课程设计体现了系统性与前沿性的统一,六大核心专题循序渐进,以《证据法的分析进路》(第六版)为核心参考教材,围绕美国证据法中的核心制度与理论展开深度讲授,内容涵盖证据法的基本体系、关键规则及其中国实践应用,为我国证据法学教学与科研注入了新的理论资源与方法启迪。

张保生教授以“美国证据法引论”开篇,从比较法的宏观视角,深入剖析了证据法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与制度框架,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学理根基。张中教授与褚福民教授分别围绕“辨认鉴真规则”与“传闻证据规则”进行讲授,细致阐释了证据能力的关键门槛,结合丰富案例厘清了证据的关联性、真实性要求及其例外情形。王晨辰副教授讲授的“交叉询问规则”直面庭审实践中的核心环节,通过技巧解析与策略推演,有效提升了参训教师在证据质疑与事实发现方面的教学与应用能力。房保国副教授系统梳理了“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这一诉讼脊梁,清晰界定了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不同诉讼阶段的证明尺度要求。郑飞教授讲授的“专家证据规则”,紧扣科技发展对司法证明的挑战,深入讲解了科学证据的审查方法、采信标准及潜在风险,拓展了参训者对现代证据类型的认知边界。


                     


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术交流和学习机会。通过聆听专家的精彩报告和深入讨论,参训教师不仅深化了对证据法核心规则的理解,也拓宽了教学思路与方法。这对于推动我国证据法学教学内容的规范化、现代化,提升未来法律人才的证据素养与实务能力,进而服务国家法治化建设,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