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党建共建聚合力|传媒与设计×法学,解锁青年党员使命新坐标

发布日期:2025-10-22    浏览次数:

为深化党建引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2025年10月21日,传媒与设计学院党委与法学院党总支以“青年党员在新时代法治与传媒融合发展中的使命与担当”为主题,开展“手拉手”党建共建会议。传媒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王飞、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韩斌,以及两院学生党支部书记、党务干事齐聚汇知楼第四会议室,共同探讨青年党员成长的新路径。此次会议由传媒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兼行政副院长王飞主持。



一、共话初心:锚定党建共建“方向盘”

王飞书记开篇介绍会议背景,强调“党建共建是激活青年党员活力、推动法治与传媒双向赋能的关键抓手”,号召青年党员在时代浪潮中找准“使命坐标”。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建共建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推动组织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凝聚各方力量的重要纽带。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各参与方能够更好地明确目标方向,形成协同效应。同时,以初心为引领,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实现共同愿景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不仅能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更会为未来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思想碰撞:解锁跨界融合“新密码”

王飞书记结合学院学科属性,指出“传媒青年党员需以镜头、笔杆为武器,讲好法治故事,让法治声音穿透圈层、抵达人心”,为党建共建下阶段工作锚定方向。他强调,传媒的力量在于其广泛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青年党员应善于运用多媒体平台,通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将法治精神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同时,要注重内容的深度与温度,不仅要传递法律条文,更要挖掘背后的法治价值和社会意义,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治意识。

法学院党总支书记韩斌从四个层面对共建的内容方向进行了交流,第一是从传播伦理层面,融合新闻学、播音主持专业结合法学专业针对如何规范的传播,例如组建舆情传播研究项目,联合治理,作为学生实践与自律的载体,从法治渠道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在实践中熟悉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第二是在社会公益和普法创新方面,打造普法传播的多元矩阵,创作普法新媒体产品,联合制作普法短视频、公益广告,将普法内容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结合,打造高质量微党课,从基层党组织建设赋能,推动法律知识大众化、通俗化表达;开发法治文创产品,发挥美术、设计等专业优势,设计法治主题文创产品,助力学生专业融合赋能,通过文创载体扩大普法覆盖面;第三从教师及学工队伍层面构建专业发展的协同生态,建立跨院系跨专业的专业交流,搭建校际学习平台,强化学工队伍专业培训,以“交流+赋能”为导向,提升教师及学工队伍的的专业能力与育人水平;第四是文化产权方面的探索,激活文化创新的价值潜能,以“保护”为目标,为学生的文创项目提供知识产权咨询和指导,同时面向艺术、设计等专业学生,开展文化产权相关指导,培养学生的产权意识。



三、实干笃行:擘画合作落地“路线图”

在合作商议环节,双方围绕“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法治传媒联合实践项目”“党建品牌活动共创”等议题深入研讨,初步敲定多项具体合作举措,推动党建与业务从“纸上共识”走向“地上实效”。

双方一致认为,学生党支部结对共建应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通过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促进青年党员的思想成长与能力提升。在法治传媒联合实践项目方面,计划依托各自的专业优势,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融媒体作品,将法律知识融入生动的案例和故事中,增强公众的法治认同感。同时,针对党建品牌活动共创,双方提出要结合时代热点和社会需求,设计一系列既能体现法治精神又富有传播力的特色活动,进一步扩大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举措不仅明确了合作的具体路径,也为后续工作的扎实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奋楫扬帆:吹响青年担当“集结号”

会议最后,王飞书记总结强调:“此次党建共建是起点而非终点,未来需以‘项目化推进、常态化联动’为抓手,让青年党员在法治与传媒融合的赛道上,跑出青春加速度!”他指出,青年党员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努力成为既懂法治又精通传媒的复合型人才。同时,通过搭建更多优质的实践平台,为青年党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助力他们在服务社会、传播法治的征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这场“跨界”党建共建,不仅为两院青年党员搭建了成长平台,更为探索和深化“党建引领+学科交叉+青年担当”的融合新范式聚焦了力量。后续,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让红色基因在法治与传媒的沃土中结出更多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