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动态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动态 >> 正文

校企共建《导演基础》课程:赋能影视人才应对行业革新挑战

发布日期:2025-04-25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短视频平台迅猛发展、微短剧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行业背景下,影视内容创作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革新。为应对行业对导演人才的新需求,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核心课程《导演基础》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理论+实践+创作”三位一体的校企深度合作教学模式,系统化培养兼具艺术素养与市场敏锐度的新型导演人才。

《导演基础》课程创新性地采用“双导师制”,课程由传媒与设计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房宁副教授领衔的专业教师团队与西安卓锐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行业一线导演、制片人组成教学团队共同打造,将真实项目案例、最新创作技法及市场动态直接引入课堂;重点培养学生的导演理论基础、导演创作与表达能力等。课程致力于在影视技术革新、创作理念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为学生构建持久的专业核心竞争力。

1BCA3

专业负责人周满强副教授偕课程组教师与卓锐影视洽谈

64B4

课程组教师房宁、姚莹受聘“双师型”教师

538E

课程组教师房宁、聂婷受聘“双师型”教师

824E

房宁副教授代表我院向卓锐影视授牌

课程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构建导演核心能力矩阵,通过理论筑基、创作实训、赛事赋能形成阶梯式培养路径。在理论教学中,课程以《电影导演艺术》([美]大卫·马梅)、《电影导演技巧》([美]大卫·格里菲思)等经典著作为理论蓝本,系统梳理了导演创作的核心理念、视觉语言建构与场面调度逻辑。通过《公民凯恩》(1941,奥逊·威尔斯)《美丽人生》(1997,意大利,导演:贝尼尼)《霸王别姬》(1993,陈凯歌)《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姜文)等影史佳作进行拉片分析,另外,在课程中涉及具有思政教育意义的影片,如:《我和我的祖国》(2022,导演群)《夺冠》(2020,导演:陈可辛)等,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影视作品社会价值的认知,还能增强其作为导演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导演的创作风格与影像思维,培养导演创作的系统方法与审美分析能力。

530F

课程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单位项目拍摄现场

56C9

姚莹老师带领课程学生参与现场实践

同时,课程结合《逃出大英博物馆》《三悦有了新工作》《毛雪汪》《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爆款短剧与网络剧作品,研究其结构化叙事策略、人物塑造与情感引导机制,进行项目制教学、团队合作和情境训练。按项目分组,明确项目目标,共同协作达成目标,验收评分也会按小组进行。进组后学生明确分工,以导演为中心,强调拍摄、演员、场记、后期等多职务的合作共赢,授课时也会设置一些实践项目上有关的题目进行提问,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当代视听艺术创作的热情与敏锐度,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创新。

25189

课程组房宁副教授与王芳华导演在拍摄现场进行指导

在创作实训环节,课程团队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邀请西安卓锐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竖屏短剧拍摄项目引入校园。在《导演基础》课程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参与真实项目,系统掌握了剧本分析、角色塑造、镜头语言等影视制作核心技能,深度体验行业标准流程。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模式,既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战能力,又为企业输送了适配人才,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互利共赢的育人目标。

EA8D

课程组王卓老师通过监视器给学生讲解景别和构图要点

D595

卓锐影视企业导师现场指导学生拍摄设备的使用

卓锐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负责人王彪作为企业导师指出:“当代导演不仅要会讲故事,更要懂市场、懂技术、懂传播。我们希望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行业真实生态。”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负责人周满强老师强调:“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拍,更要培养他们明白为什么这样拍。这套课程体系最大的特色,就是让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对应真实的行业需求。”

《导演基础》校企合作课程实施以来,在赛事赋能过程中,已创作出《长安·常安》《天降大任》等20余部学生作品,其中多部作品在“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奖。更有多名同学通过课程实践获得校企合作单位的实习机会,实现从校园到行业的无缝衔接。

展望未来,《导演基础》课程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尝试校企共建教材的开发,使课程与市场紧密结合;建立 “学生成长档案”,从入学到就业全程追踪,企业可实时查看人才发展的过程化数据,实现精准签约;联合企业推出 “微短剧导演特训营” 等方面持续推进,为影视行业输送更多既懂艺术创作、又具备互联网思维的新生代导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