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大地显出深沉的颜色。在这收获的季节,2021级新闻学01、02班的同学在张晓露老师和梁小凤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宝鸡、杨凌完成《社会调查实训》课程校外实践活动。
本次校外实践活动历时两天,调研目的地选择了位于陕西宝鸡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和中国青铜器博物院,位于杨凌的杨凌农科传媒集团、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10月27日早上,同学们到达了此次调研的第一站,宝鸡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是抗战期间工厂内迁的遗址保护区,是在民族企业家荣氏家族创办的申新纺纱厂旧址上建立起来的遗址公园,是国内现存保留完整的抗战工业遗址,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抗战工业奇迹”。
在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逼仄的窑洞里,笨重的机器使得原本就狭小的地方更加拥挤,有些空间同学们只能弯腰侧身通过。在遗址的全息投影展示下,当时工人顶着日军的轰炸,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生产的画面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工人们不曾被浇灭的爱国情时至今日依然值得我们敬仰,时刻提醒我们以史为鉴,知兴替,观未来。
当天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前往宝鸡市中国青铜器博物院进行调研。宝鸡被称为青铜器之乡,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馆藏文物12000余件,在该院镇馆之宝何尊的铭文中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二字。
中国青铜器博物院的展品逐一呈现了周族兴起、古公迁岐、武王灭商、分封诸侯、周公礼制、秦君游猎、穆公称霸等一系列重大史实,生动再现了周秦王朝的各个历史侧面,使同学们认识到青铜文化魂之所在,看到周秦文明对华夏五千年所做的巨大贡献。
10月28日上午,同学们来到杨凌农科传媒集团进行调研。杨凌农科传媒集团是一家涉农新型主流媒体,旗下中国农科新闻网、农业科技报为国字号媒体。这里利用全新体系,完成新闻生产的整合,新闻生产更加高效。杨凌农科传媒集团技术部主任张伟和杨凌农科传媒集团全媒体主持人李泉林为同学们介绍了全媒体指挥中心的情况,和同学们分享了学校学习向工作转变的经验,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完整的新闻生产链。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积极体验新闻生产内容的各个环节。通过这次调研,同学们未来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也更明确了。
10月28日下午,同学们来到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新园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杨凌是我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依托当地的农业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这里发展农业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当地的许多成果在博览园与创新园展出,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
在连续两天的参观学习中,同学们走进了周朝文明,感受了千百年文明的延续,走过了近代抗战史,深深感受了爱国情。在秋叶飘落的西北看大自然的变迁,在现代媒体的发展下见证了全媒体的融合推进。
本次校外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社会调查相关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学生成为价值观正向、人格全面、关怀社会的新时代大学生。
编辑:赵涵
责任编辑:李孟洁
审核:高嘉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