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举办纪念杨虎城遇难60周年座谈会
9月7日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遇害六十周年的日子,西安事变研究会、西安培华学院和杨虎城将军社会福利会联合主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缅怀这位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原省级领导安启元、李溪溥、刘石民和杨虎城将军的女儿等各界人士约10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美和杨拯英先后发言。她们说到,虽然父亲去世了,但父亲的精神流传了下来,父亲和张学良将军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紧要关头,毅然在西安发动兵谏,他们的爱国精神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以及祖国统一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杨虎城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早年参加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后,响应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936年和张学良共同发动“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逼迫出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即被长期监禁。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在“中美合作所”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时年56岁。
《陕西日报》 9月8日 2版
陕西各界纪念杨虎城蒙难60周年
昨日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蒙难60周年纪念日,由西安事变研究会、西安培华学院及杨虎城将军社会福利会联合举办的“杨虎城将军遇害六十周年座谈会”在古城举行,中央统战部有关人员、省市有关方面领导、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代表、杨虎城将军亲属及西安市、渭南市各界代表一百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参会者在发言中纷纷表示,杨虎城将军一生崇尚民主,积极推动抗日救国运动。他和张学良将军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威胁的紧要关头,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和平解决,为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重要历史条件,成为中国全面抗战这一时局转换的枢纽。杨虎城将军一家4人于解放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他所表现出的牺牲自我,以及强烈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是后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杨虎城将军的女儿杨拯美、杨拯英昨日也来到研讨会现场,杨拯美说,自己曾在上世纪80年代去过贵州黔灵山下父亲当年被囚禁12年的地方,“看着父亲那些年就是居住在那样一个潮湿的大山洞中,很心酸。”她在发言中还回忆了自己建国后与周恩来总理见面时,“周总理评价父亲的一句话‘千古功臣,永垂不朽’,这8个字对我影响很大,我更加理解了父亲,也更深刻地认识到父亲的爱国赤诚之举对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深刻意义!”杨拯英则在发言中表示,父亲虽然在60年前蒙难,但他留下了一种精神,“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我想,它将永远激荡在国人的胸怀中!”
曾亲身经历西安事变的原三十八军老战士,今年已88岁高龄的刘宏在会上深情回忆与杨虎城将军在一起的难忘岁月,说到激动处,老人言语哽咽,他说:杨虎城将军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更是陕西人民的骄傲,“他是陕西这片富有革命传统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英雄人物代表,后人更应该把这种爱国爱民、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传承下去,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西安晚报》 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