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转型发展中的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近年来我校在科研工作中逐步树立和不断增强
“
一个理念、两个面向、四个结合
”
的指导思想,即:坚持科教融合的理念;坚持面向人才培养主阵地、面向地方经济社会主战场搞科研;坚持科研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相结合,与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培养相结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与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培育相结合。逐步做到使教师在科教互动融合中成长,使学生从科教互动融合中受益,使学校在科教互动融合中提升内涵和竞争力。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校的科研工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科研立项的数量大幅提升,层次明显提高,科研经费逐年攀升,科研成果获奖数量显著增加,研究质量持续提高,转化途径日益拓宽,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意识不断增
强,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取得新突破,科研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仅以
2016
年为例,具体科研工作如下:
一、项目管理
1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科研立项数量快速增长、层次明显提升。
2016
年我校科研立项数量和层次均有较快增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项目比例也有所增加,具体包括:
省部级项目:共
42
项,比去年净增
366%
,其中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项目
1
项,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1
项,省社科基金项目
3
项,省社科联项目
4
项,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10
项,市社科规划基金培华专项项目
23
项。服务地方经济项目比例
78.5%
。
厅局级项目:共
32
项,比去年净增
128%
,其中省教育厅项目
18
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11
项,省高教工委项目
1
项,省体育局项目
2
项。服务地方经济项目比例
56.2%
。
学会级项目:共
15
项,其中省高教学会常规项目
14
项,省高教学会规划项目
1
项。服务地方经济项目比例
73.3%
。
校级项目:共
126
项,比去年净增
165%
,其中校级科研项目
110
项,校级思政研究项目
16
项。服务地方经济项目比例
47.6%
。
2
、四项横向课题成功签约。按照《西安培华学院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的规定,我中心全程协助四位教师进行《技术开发(委托)合同》的签署,合同金额总共
10
万余元。
二、专利发明
2016
年,我校专利发明的申请数和获批数都有大幅提升,据统计,我校师生共申请专利发明
91
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
18
项,实用新型专利
68
项,外观设计专利
4
项。目前已获批准
13
项,均为实用新型专利。
三、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数量增加,层次提升。发布了《西安培华学院关于公布
2015
年度科研成果的通知》(培华院研发【
2016
】
5
号)、《西安培华学院关于表彰
2015
年度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培华院研发【
2016
】
6
号),将我校教职工去年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统计和表彰。据不完全统计,
2016
年全校教职工公开发表论文
617
篇。其中
EI
检索
2
篇;
ISTP
检索
2
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
篇;
CSSCI
源期刊论文
4
篇;
CSCD
来源期刊论文
2
篇;核心期刊论文
40
篇;一般期刊论文
565
篇。资助出版优秀学术著作
7
部。
四、学术交流与合作
为适应高校改革大趋势,我校积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形成了学术生态新机制新格局。学术交流工作的具体方式如下:
1
、制定学术报告
/
讲座活动的暂行管理办法。为提高学术活动管理成效,规范学术报告审批程序和权责划分,印发《西安培华学院关于校内外专家举办学术报告
/
讲座活动的暂行管理办法》(培华院研发【
2016
】
1
号)。
2
、协助各院(部、中心)开展讲座,完成审批备案。协助邀请著名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专家、国际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近百场,以加强学术氛围,活跃学术交流。
3
、举办一系列科普活动。根据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
“
科技之春
”
宣传月活动的要求,我校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投入经费近
3
万元。
五、学术委员会建设
注重发挥专家委员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事项上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学术管理体制和规范。
2016
年多次召开学术委员会议,审议《“十三五”科研发展规划》、修订《转型发展实施方案》、讨论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方案等。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11
月对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进行了调整。
六、专业学位点建设
负责学科专业建设的服务工作、筹备建设工作,包括学科方向整合与凝练、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遴选与建设、学科实验
/
信息
/
项目研究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沟通、协调、信息资料收集与整理等项工作。
七、科研考核机制建设
科研管理重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为了引导教师开展科研,修订了《西安培华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培华院研发【
2016
】
2
号)等科研激励制度。同时按照学校薪酬体系改革和岗位聘任考核文件,根据科研绩效综合评价体系,进行全校教师近一年科研工作量考核积分的核查。
八、学报编辑
在新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的精神领带下,《西安培华学院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有序进行。每期发行量约为
1000
册,内含校内外各个学术领域专家学者的文章。目前正与省内外
270
多家单位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能够较好地发挥学术平台作用,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为了更好的促进我校科研发展,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四大作用:
第一,加强科研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人才培养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
“
生命线
”
,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必须坚持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不动摇。而科学研究是强校之路,对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起着基础性的先导作用。科研可以使教师更新知识结构、丰富充实教学内容、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教师如果长期不搞科研,必然导致专业落伍和教学水平滑坡。因此,科学研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从事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已经成为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支撑和根本要求。
第二,加强科研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
“
龙头
”
,是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抓好平台建设、专业建设,打造科研特色。一是围绕我校平台建设,加强科研方向凝练、团队优化、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二是围绕电信、护理、会计等专业,引进学科带头人,组建高水平团队,为申硕创造条件。三是加强校社科联建设,整合社科研究力量,开展学术讲座、科普活动。
第三,加强科研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必要途径。人才是兴校强校第一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主体。进行科研与教学是现代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
教师的业务素质
,
主要体现在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上
,
而教学水平的提升
,
仅靠改进教学方法和积累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
还必须通过进行科学研究来实现。只有通过科研
,
教师才能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
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这样
,
在整个科学研究过程中
,
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提高。
第四,加强科研是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学校的声誉与它的学术成就即科研水平密切相关
,
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能稳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吸引并留住拔尖人才和骨干人才,能直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或为其提供技术支撑,能产生或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开展高水平的科研与开发工作
,
在提高教师的教学与学术水平的同时
,
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声誉自然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必须依靠科研工作作为坚强后盾。
近年,我校科研工作随着学校发展转型步伐的加快而愈益得到重视。并在改革探索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条切合我校实际的科研工作思路,即
“
立规章强机制,抓学科打基础,建平台聚人才,拿项目出成果,引活水育人才,显特色上水平。
”
在具体工作的推进中,学校十分强调科研参与的广泛性和科研行为的有效性和贡献度,不断推动科研工作育人才、出成果、上水平,促进转型发展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施行。也将继续重视科研、坚持科研,用科研兴校、强校,使学校在科研中增强内涵建设,提升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