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12届世界运动会赛场上,一位来自中国高校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西安培华学院体育学院射箭俱乐部主任孙茉晗,作为全国选派的八名射箭裁判中唯一的高校教师代表,凭借出色的专业素养完成了世运会射箭比赛的相关工作。


作为此次竞赛的工作人员,孙茉晗的工作涵盖了前期场地布置、与外国裁判沟通、担任发令长助理以及决赛靶前记分等重要职责。值得一提的是,在世运会开始前,她还作为工作人员在中央电视台CCTV5频道介绍了成都世界运动会射箭场地准备情况,展现了培华教师的专业风采。
学术前沿:人工智能与裁判员身心健康的创新研究
今年7月,孙茉晗作为少数被邀请的中国高校代表之一,参加了在德国波鸿市举行的“莱茵-鲁尔世界大运会论坛”。这一论坛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她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Balancing Acts with AI: Referee Well-being in the World University Games》的报告,成为本届大会中唯一关注“人工智能如何维护裁判员身心健康”的研究项目,也是唯一使用中国大学生射箭项目作为实践案例的报告。这不仅展现了培华教师的学术水平,更彰显了中国高校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创新力。
体教融合:培华体育改革的创新实践
孙茉晗老师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缩影。学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工作,成立了16个大学生体育俱乐部和专项运动队,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专业竞赛和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其中,射箭运动队取得的成绩尤为斐然——据体育学院统计,近三年在国家类赛事中获得30余项奖项。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像孙茉晗这样的一批教师日常带领学生刻苦训练的成果,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成效的最好证明。
体教融合:从赛场到课堂的育人之路
培华学院的体育教育改革实践表明,高校体育不仅仅是技能传授,更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学校成功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实战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如在第七届中国大学生射箭(射艺)锦标赛(现代弓赛区)的赛场上,西安培华学院射箭队以两金三银四铜的傲人战绩,在全国高校总积分榜上稳居第七。备战期的每日清晨,射箭场上总能看到她亲自指导学生调整站姿、校准弓弦的身影;深夜,她仍伏案研究国内外先进训练方法,为队员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


她常说:“射箭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意志的比拼。”在她的带领下,队员们以“拉弓千次,只为一次命中”的执着,将每一支箭都化作突破自我的宣言。
这份荣耀的背后,是学校对体育教育改革的坚定支持。学校打造的标准化射箭训练场,配备了反曲弓、复合弓、光弓、传统弓等全弓种教学器材,为队员提供了与国际赛事接轨的硬件条件;2025年陕西省学生体育协会射箭专业委员会在培华正式成立,更标志着学校成为区域射箭运动发展的核心枢纽。专业委员会通过整合资源、规范赛事,为学子搭建了从校园到全国赛场的晋升通道,让“培华箭”得以在更高舞台绽放光芒。
从世运会裁判席到国际学术论坛,孙茉晗老师与她的队员们始终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姿态,践行着体育教育的初心。当奖牌在阳光下闪耀时,这不仅是个人与团队的胜利,更是培华学院"以体育人"理念的生动注脚。
孙茉晗老师讲到:体育教育改革不仅仅是课程设置的调整,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通过体教融合,高校能够培养出更多既精通专业技能,又具备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为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培华射箭队教练、学子风采展示
复合弓技术指导-史家豪
8月11日至13日,普里莫列茨体育场成功举办了“涅瓦射箭”国际射箭锦标赛。来自俄罗斯以及亚美尼亚、中国、墨西哥、巴基斯坦、塞尔维亚、苏丹、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土耳其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三百多名顶尖运动员齐聚一堂,参与了这场竞技盛宴。学校体育学院客座教授,射箭国家级健将运动员,史家豪教练与两位中国队友携手并进,共同荣获复合弓男子团体银牌的荣誉。


从爱好到专业,“学生教练”“学生裁判”闪耀赛场
在培华,射箭不仅是竞技项目,更是“第二课堂”,学生既做运动员,也做教练员、裁判员,真正实现“以赛促学、以学促教”的闭环。
学生教练员:把课堂搬到靶位旁
现有5名教师、3名学生通过中国大学生体协射箭教练员(初级)培训考核。
2025年长安区“兴华杯”青少年射箭邀请赛反曲弓少年组、培华体育教育专业2024级学生陈俊维、田景元担任长安区第三小学教练,并负责赛前集训,所带队员获得2金4银。他们用“1+1+N”传帮带的训练模式——1名主教练(孙茉晗)客座教练3名(原专业射箭运动员),1名学生主教练(大三以上),多名学生助教(大二),每周三晚开展“学生说课”例会学生教练轮流用5分钟分享训练心得,现场点评纠错等形成“教学相长”的循环。


学生裁判员:让青春站在裁决第一线
学校共12人通过了国家二级射箭裁判员培训考核,其中5人曾参加第十四届全运会射箭比赛担任辅助裁判员,2024-2025年共计参加全国全省级射箭比赛、执裁场次不少于5次。

陈俊维(学生主教练,全国大学生射箭冠军):“第一次给 12岁的队员纠正动作时,我的手在抖;但当他们射出 10 环回头冲我笑的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真正学会了射箭。”
米丹(学生发令长,全国大学生射箭冠军):“站在发令台,耳边是倒计时读秒,眼前是弓弦蓄势待发——这份责任让我明白,裁判的哨声也是一种‘拉弓’。

培华箭,不止命中靶心,培华人,更在赛场内外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