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10日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
从小种下的警察梦,历经风雨洗礼,终于梦想成真,从此年少的他们,幸运地找寻到了自己的方向,穿上警服,加入人民警察队伍,用忠诚和担当,守护一方平安。
从警17年,现实版的“狄仁杰”

张金奎,培华法学专业2008届毕业生,现在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公安局二级警督,从警17年,办案300余件,因破案率极高,被同事称为“现实版狄仁杰”。他荣获公安系统二等功1次,个人嘉奖6次,他说:“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我最炽爱的土地,就是这一生最大的荣耀。”
冲锋在前的硬汉警察
2018年12月,根据公安部的统一指挥部署,安徽、河南两省抽调精干警力,成立“12•12”联合专案组,对豫、皖两省交界地区的大型制假币窝点开展专案研判和落地侦探工作,而张金奎便是其中的骨干成员,在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与战友们在与犯罪分子短兵相接的斗争中,坚守着忠诚,磨炼着意志。
终于在2019年4月7日,一举捣毁假币印制窝点和假币仓储窝点各1处,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现场缴获假人民币3.11亿元,查获大量制假设备和原材料,创全国单案收缴假币数量历史之最。
破案神速公正执法
在张金奎的办公室挂满了群众送来的各类锦旗,每一面锦旗后面都是一段感动的故事,2017年5月,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报案,说自己被一辆车撞伤,但车主逃逸,张金奎和同事火速赶往现场。事发现场属于监控盲区,受害者也描述不清肇事车辆特征,这给侦破工作带来了困难,看着受重伤住院的老人,张金奎顾不上吃饭和休息,调取事故点1公里内道路监控,进行车辆筛查、痕迹对比、寻找证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天的连续奋战不休,终于找到肇事车辆,肇事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张金奎说:“为老百姓伸张正义是永远的信念。”

张金奎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每一个案件,无论大小,他都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专注。从警17年,张金奎几乎没有陪家人过一个年,他把所有的精力都献给热爱的土地和人民。
办案先锋:老百姓的事比天大

蔡虎,培华法学专业2010届毕业生,现为湖北省嘉鱼县渡普口派出所所长他从警14年来,获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3次,曾获咸宁市“最美人民警察”“十佳执法办案能手”“全省扫黑除恶先进个人”等荣誉,他是领导眼中的“专案小王子”,更是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蔡所长。他说:“老百姓的事比天大。”
一身正气,除暴安良站排头
2013年8月24日,蔡虎在值班时接到报警,有约100余人持砍刀等工具,到嘉鱼县渡普口镇打架斗殴,蔡虎接警后,带领值班民警快速到达现场,在警力不足也等不及支援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不由分说冲在最前面,当场控制了斗殴双方主要人员,稳住现场,避免警情事态进一步恶化。

2014年,蔡虎被调到嘉鱼县公安局刑侦大队,负责参与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他先后主侦了2起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打掉2个横行乡里、称霸一方的黑社会性质团伙,将团伙成员27人送上法庭接受人民的审判,他凭借超凡的胆识和扎实的工作态度,成了大家公认的“专案小王子”。
冲锋在前,克难攻坚各类犯罪
2015年,电信诈骗成为新型的犯罪手段,蔡虎作为一名刑侦警察,承担起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责任。近年来,他先后破获电信网络诈骗团伙7个,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160余人。查获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通过资金返还追回被害人损失达300万元。

2019年1月,嘉鱼县公安局接到上级公安机关指令,核查一条关于网络卖假药实施诈骗的线索,蔡虎运用大数据筛查,情报研判等各种手段,并深入走访辖区的大街小巷,最终寻找出诈骗团伙,并迅速控犯罪嫌疑人共计73人,扣押作案电脑100余台、手机300余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节目“夜线”“一线”栏目组,先后对该案进行了报道。
看似短短的一段故事的背后,是蔡虎无数个日夜工作的缩影,他给家人说得最多的一句“出任务,归期不定……”
扎根边疆的列车乘警,温暖了旅途
常李刚是培华土木工程专业2018届毕业生,现在就职于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这个看似腼腆的陕西榆林大男孩,如今成为了人民群众的一颗“小太阳”。
扎根新疆 让青春更为绚烂
为什么要远离家乡去千里之外的新疆呢,常李刚的回答是,“青年人就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这样,常李刚满怀着热情,成为乌鲁木齐铁路公安局的一名乘警,但没想到面对的困难如此多,气候不适、生活习惯不同、语言不通……常李刚一度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我要在这里扎根,就必须学会适应。”常李刚在本子扉页上写下这句话,他趁着工作之余,虚心学习维语及当地的文化习俗。如今的常李刚能够和群众用维语交流,办案时也更加方便,群众也觉得亲切,他用实际行动护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人民群众的“太阳”
2019年,常李刚被分配到乘警支队工作,负责值乘当时全国单趟运行时间最长的旅客列车,这是一趟横跨我国东西部,途经地区众多,旅客流动性极大的列车,每次值乘来回需要192小时,为了保障乘客安全和利益,他几乎不曾好好休息过。
在2019年春运高峰,常李刚遇到了一位母亲,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乘车,其中一个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他们只买到了站票,母子四人挤在硬座车厢的卫生间旁,长时间的颠簸让他们疲惫不堪,孩子们哭闹不止,母亲也显得手足无措。这时,常李刚了解情况后,经过多方协调,并用工资为他们贴补了卧铺车票,那位母亲感激地对常李刚说,“您就像冬日里的太阳!”
由于列车旅客成分复杂,夜间更是犯罪案件的高发时段,常李刚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每当旅客们进入梦乡时,他彻夜不眠地巡查车厢,核查可疑人员。在2020年7月的一个夜晚,常李刚在夜间巡查时,发现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总是徘徊在其他旅客的座位附近,最终通过信息核实,发现该男子有盗窃前科,而且经常利用购买短途车票的方式乘车伺机作案,最终,常李刚将其移交执法单位。

常李刚说乘警不仅是列车上的“守护者”,更要为旅客们撑起“平安伞”当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贴心人”,从警5年,常李刚荣获个人嘉奖两次,现如今的他已经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研究生。他说:“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建设法治新疆。”
“好警察就是拼尽全力办好每一个案子”
张沐霖是培华戏剧影视文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现在是北京市公安局的一名基层民警。提起自己半年的从警经历,张沐霖说:“梦想和现实不一样。”
张沐霖说自己是唐山人,对于警察、军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敬意,20年前,他在天安门前看到警察们执勤,一身浩然正气、威风凛凛,他就特别渴望成为一名警察,20年后,他如愿穿上警服,也站在了天安门广场执勤。
张沐霖笑着说,“梦想中的警察负责威风凛凛,现实中的警察负责守护人民。”
2024年8月,张沐霖在师傅的带领下办理一起刑事案件,他说,原以为的办案是“警匪大片、推理小说”,现实中的办案没有那么酷,是从一堆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为了一个线索可以不吃不睡,为了追捕嫌疑人,他和师傅77个小时没有合眼休息,连续奔波在多个城市。
查资料、调查、蹲点……“只要案子不结,根本也睡不着,唯一的信念就是要给人民群众公平和正义,对得起帽子上的警徽。”
2024年国庆节期间,张沐霖被选派到天安门广场执勤,想想小时候的景象他充满了期待,他通过各类训练,站姿、格斗、应急演练……最终站在了天安门广场。12小时一动不动的军姿,全天候的守护,只为了守护人民的安全。
“身穿警服,这是国家的嘱托,人民的信任,我能做的就是拼尽全力办好每一件案子,
守护好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就是最酷的青春。”张沐霖说。
从培华走出的人民警察还有许许多多,他们的故事也不尽相同,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始终如一
从培华走出的警察们平凡却充满力量,他们在维护人民利益的道路上,奋力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彰显了他们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坚定决心,充分展示了他们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建新功的豪言壮语,他们只是万千警察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内心温暖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这便是每一位警察的写照今天,一起为全国的人民警察点赞致敬平安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