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专业排名前4%的“学霸”,是斩获25项学科竞赛奖项的“竞赛达人”,是带领团队攻克科研难题的“创新者”,也是热爱志愿服务的“暖心青年”。从理论课堂到实训实验室,从科研竞赛场到服务乡村小学,他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102班的“多面手”包翊成,一位用汗水浇灌梦想,用行动诠释优秀的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求知攀登:以笃学之心勇闯代码迷宫
“除了奋斗,别无选择”,这是包翊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大一入学起,他便将这句话刻入日常。清晨的图书馆,埋头翻阅专业书籍,深夜的实验室,反复调试代码,周末的教室,主动组织同学进行学习互助。
他身为班级学习委员及团工部学生干部,“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执行力,把各项事务性的工作都统筹得很好,搭好了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桥梁。”辅导员李萌评价道。
他还构建起了自己的一套工作体系:一方面,在同学遇到学习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以常态化的答疑机制,为同学精准纾困,另一方面,搭建师生学情反馈双向通道,定期与任课老师交流课堂效果与学习难点,以便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班级情况。三年间,他的平均成绩一直位于202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前4%,连续两年获评“三好学生”和校级奖学金。
优秀的成绩并非偶然,大二备考华为Kunpeng HCIP认证时,他面临巨大挑战,面对陌生的ARM架构优化知识,他白天在机房模拟服务器环境,晚上回到宿舍继续研读技术文档,一次代码优化失败后,他连续几天反复调试。“起初,我怀疑是代码本身的问题,反复检查逻辑,却找不到明显的错误,后来,我调整了编译选项,使用GCC的O3级优化,但性能提升依然有限。不甘心的我继续深挖,经过查阅资料,最终发现‘内存访问未对齐’的症结。”包翊成说道。

正是这种“死磕”的精神,他获得了华为“Big Data”HCIA和华为“Kunpeng”HCIP双认证,更获得华为ICT大赛实践赛三等奖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陕西省赛一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地区一等奖、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西北赛区二等奖......总计荣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10项、校级奖项11项,成为学弟学妹眼中的学习标杆。
破茧成蝶:从赛场新秀到科研先锋
“竞赛是检验知识的试金石”,如果说课堂是包翊成的主战场,实验室就是他施展才华的又一片蓝天,大一时,他主动加入“人工智能标注”横向课题,初次接触科研的魅力,便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还跟随老师深度参与两项产学研融合横向课题,分别是《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和《基于VSphere技术的农业大数据云平台设计与实现》。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他提炼出“需求洞察-方案设计-原型验证”的科研方法论,拓展了产学研融合的视野,掌握了项目申报书撰写和技术路线规划技巧,这些积累使他在大二成功组建团队,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基于0penCV的双目摄像头近视检测与预防装置设计》,实现从科研执行者到项目主导者的跨越式成长。
包翊成始终记得带队攻坚立项时的艰辛。在开发基于OpenCV的双目摄像头近视检测装置时,团队遭遇深度图噪点难题,他组织成员系统性梳理几十篇中外文献,连续三周一次次调整SGBM算法参数,面对参数优化过程中反复出现的误匹配率波动,他创新性地将WLS滤波引入传统SGBM算法框架,通过3个版本的程序优化逐步突破技术瓶颈,最终该项目斩获省级立项,在2024年4月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双目视觉距离测量和姿态检测综合系统V1.0》。
指导老师黄玉蕾说:"包翊成最可贵的是把每个技术障碍都转化为能力跃升的台阶,这种迎难而上的科研品格,正是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躬身实践:以奉献之心传递青春温度
在包翊成看来,优秀不仅是成绩单上的数字,更是对社会责任的践行,迎新季,他化身“引路人”,为新生搬运行李、讲解校园,一天步数超过3万。在2024年暑假他作为副队长,来到榆林市绥德县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自闭症儿童开展心理干预,引导他们积极融入社会。“那些曾在新闻报道里偶尔看到的‘来自星星的孩子’,我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心情既期待又紧张。我在网上查阅了许多关于他们的资料,了解他们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症状和行为表现。”
起初,孩子们躲闪的眼神让他手足无措,面对孩子们的沉默与抗拒,他放下“技术思维”,用折纸、绘画一点点打开他们的心扉,用游戏和陪伴建立信任。他耐心倾听、细心陪伴,用爱心和耐心为这些特殊儿童撑起一片天空。当一名男孩第一次主动拉住他的手时,他感慨道:“他们不是病症的集合,而是用独特方式感知世界的天使,我推开了一扇理解生命的窗。”
“志愿服务不是单向付出,而是双向治愈。”正是这份真诚,让他获得“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同学苏佳伟说,“他像一团火,总能在关键时刻照亮方向。”
包翊成看着刚刚绽放的玉兰花,拿出阿兰·图灵的照片说道,“这是我心目中的偶像。”说这句话时的他眼里有光,“尽管他生前饱受不公待遇,但他的理论和思想影响了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密码学的发展,他的精神代表着探索未知、勇敢创新的力量,这份力量是助力我未来成长的能量。”
这位要在计算机领域持续发力的青年,在培华"三全育人"体系的具象化呈现中展现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范式,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培养模式下,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得到双向提升。包翊成说:“培华的教育生态为我搭建了成长的阶梯,让我在知识建构、能力锻造与价值塑造的三重维度中去尝试、去挑战、去超越。”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校园,这位手握代码与星光的追梦者,正带着培华人拼搏奋斗的精神,向着更高的山峰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