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崔峰受邀在西安培华学院维之图书馆报告厅作题为“从南洋大学到南洋理工大学:语言、文化与身份认同”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梁蕊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南兵、教学副院长栾博强、外语系主任李国栋等领导及师生共同聆听。


崔峰博士以新加坡历史发展为脉络,结合珍贵影像资料,生动回顾了南洋理工大学的兴衰及新加坡华人发展的历程。他重点解析南洋理工大学校门四种语言标识的文化象征意义,展现新加坡语言多样性与社会身份认同的深层关联。
针对新加坡语言生态,崔峰博士通过案例对比阐释“新加坡英语”与“新式英语”的差异,并解析“牛车水”“德士车”等本土特有词汇的文化内涵。他强调,新加坡双语政策下形成的语言混合现象,既是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映射出社会变迁的独特轨迹。在翻译实践领域,他提出“双语能力不等于翻译能力”的观点,指出翻译需兼顾政治性与文化敏感性,呼吁研究者扎根本土文化,尊重对象国表达习惯,避免文化误读。

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梁蕊在总结中表示,崔峰博士的讲座视角别致、内容多样,为学院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创新视角,对提升师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指导意义,对提升学院学术氛围和研究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她勉励师生在跨文化研究与学习中从价值观、思维方式、交际模式等各方面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交际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善用技术而非依赖技术,尤其在翻译领域应深耕本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领导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