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工作部

先锋模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先锋模范 -> 正文

【献礼二十大】2022年抗击疫情工作“先进个人”——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2-10-20 浏览量:

1.高姗姗

 

高姗姗,中共党员,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在疫情期间主要负责9号公寓学生管理及核酸组织工作。

她在疫情期间深入宿舍,耐心倾听学生诉求,帮助学生疏导紧张、焦虑等情绪,叮嘱学生按时休息,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组织观看防疫视频。她对出现恐慌情绪的个别学生,耐心安抚、指导、鼓励,确保了班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的思想情绪稳定。她组织开展了“疫去不返,陪你攻关”的心理健康主题班会,丰富学生们的学习内容,并积极思考组织策划公寓特色活动,开展《线上云旅游—我和我的家乡》系列活动。通过腾讯会议线上组织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家乡,纾解同学们的乡愁,提升同学的家乡自豪感,使同学们足不出户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好每一名学生。”这是她一直坚持的服务学生理念,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她用最灿烂的笑容去面对每一位学生,做好每一件事情。一句“别担心,有我在”,成为特殊时期,她带给学生们最大的定心丸和强心剂。

 

 

2. 郭瑀凡

 

郭瑀凡,中共党员,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在疫情期间入住学生公寓、组织学生核酸检测。

她引导学生们明辨是非,不信谣、不传谣,反复叮嘱学生要做好个人疫情防护,提高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规定,主动报告异常情况,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做好学习规划。为了安抚学生情绪,她在疫情期间晚上去学生宿舍走访,和学生谈心谈话,并询问大家在生活中的需求,及时帮学生解决。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情感、心理支持,教给学生情绪疏导的方法窍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减压;借助于网格化管理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态,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她持续对学生们开展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在线上开展“讲抗疫故事,做奋进青年”主题团日活动,覆盖400余名团员志愿者,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战胜此次疫情。

“作为一名党员,就是时刻以大局为重,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危险,就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永葆先进本色!”她用行动诠释初心,以实干践行使命,在校园这段特殊的抗疫日子里,诠释了一名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

 

3.郭森

 

郭森,中共预备党员,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员志愿先锋队队长。负责每日核酸检测宿舍楼门口值班、校园巡逻、南门口值班、浴室值班、核酸检测志愿者等。

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受父母影响,他积极投入到加强疫情防控工作中,在运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担任后勤以及策划工作,并和父母并肩作战坚守在高铁站等防控一线,以及协助防疫部门做好重点人群的首支疫苗接种工作。2021年1月7日开始工作44天,被运城市共青团授为优秀志愿者称号。在校期间他主要负责16号公寓的后勤工作,组织协调各楼层志愿者,整理好志愿者工作流程,负责每日的志愿者人员调动及更换。他应急处理在志愿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序组织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且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保持间隔。他在楼层管理老师“王伟平”老师的指导下,创办“PHU石榴(16号公寓)之家”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定期发布防疫知识,并举办“‘情系万家,长安常安’——写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抚慰疫情封校期间同学们的烦躁情绪。在2022年6月,被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评为“优秀抗疫志愿者”称号。

在值班的时候,他不仅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开心、得到表扬与感谢的欣慰,也有连续奔波不能休息的疲惫、不被理解的委屈。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他面对这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且充满危险的疫情,义无反顾、坚定勇敢,展现的正是新时代青年人敢于担当的底色以及党员的担当。

 

4.刘仲英

 

刘仲英,共青团员,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务工作部组织组组员。负责学院志愿者工作排班、校南门值班,公寓楼值班,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她主动参加9号公寓的志愿活动,在公寓门口进行人员进出登记,准确无误地记录每一位出入同学的姓名、宿舍号、往返时间,确保是一宿一人出入,以及在做核酸时引导同学们有序排队,做到“应做尽做,不漏一人”。在她的工作中,除了疫情的防控工作以外,还包括对防疫的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倡导同学们,少出门、勤洗手、开窗通风。她告诫同学们有任何情况一定要尽快上报,并配合学校隔离14天进行观察,并在浴室门口为大家发放洗澡证,每天测核酸时维护队伍秩序,主动去查宿及核对信息等。她还负责学校南门值班,在此期间,她安排大家做好自己的工作,带领志愿者认真做好人员出入登记工作,量体温、去向登记证明索取,每一项工作井然有条,不漏项,受到同学老师的一致好评。

疫情当前,责任在肩。她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去认真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在自己的岗位服务大家,展现了一名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的光荣感和使命感,用自己的每一份力量去奉献学校,无私无畏地传递着爱与暖,散发着光与热。

编辑:李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