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首页 >> 教学改革 >> 正文

新闻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18-07-03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进一步优化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7月2日下午2点在汇知楼第三会议室召开了2018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本次会议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滕朋教授、三秦都市报房产事业部主任吕雷,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问诊”和“把脉”。新闻学专业带头人高春艳副教授出席并主持会议,全体专业老师参与本次会议。

   

       会上,高老师首先对两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忱欢迎和感谢。她指出,本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一方面要兼顾西安培华学院自己的办学特色,一方面还要结合时代发展需求。陕西师范大学作为陕西最早成立新闻传播学院的大学,有着自己独到的专业设计和思考,而三秦都市报作为陕西知名主流媒体对目前我们行业人才需求特别具有发言权。希望两位专家能够把新闻学的专业建设、教育教学以及行业需求进行介绍,给我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滕教授结合“新闻传播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实践为导向,教学创新为理念,传达了陕西师范大学在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的经验。

      

       滕教授首先将陕师大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情况做一简要介绍,具体指出:主体上理论课程没有添加,但在实践上加了很多的课程,比如危机传播,融合新闻等,还有准备要添加的数据新闻等课程。与此同时,课程设置上注重平台上新闻的制作,如营销传播等课程的设置。另外,很多课程的变化在无法体现在方案上,如摄影课主要是手机摄影,编辑课主要是微信编辑,这些课程在名称上不必多做探索,重点是课堂的教学内容如何。滕教授认为以课题和单独项目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突破师生关系,以团队出成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进行锻炼,要比坐在课堂上实际收获的多。

      之后,吕磊主任结合业界发展动态和从业经验提出了一些他的修改意见。

     

       他指出,目前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呈现出两个极端化表现,好的特别好,差的特别差,所以从学生素养入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修改:首先,从课程体系方面,建议在新闻实践方面要再加大力度,这也是目前业界最迫切的人才需求。吕主任认为,新闻是具有能动性的,它一定是见人见事见采访的,我们记者一定要进入到第一现场,只有加强实践力度,才能增强学生的新闻敏感和新闻深度,提高其新闻职业能力。其次,强化全媒体和融媒体概念。媒体单一发展目前已无法满足媒体发展的实际需求,如果学校教育中不注重全媒体和融媒体,学生在意识中会对媒体的发展环境和工作的发展环境出现断层,这会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

       针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问题,专家指出:不必刻意追求区分对比,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转换思路,从不同组织对新媒体的需求出发,分析新媒体工具为谁、在什么领域、实现什么样的价值,突出新媒体在垂直领域的应用,以此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上,不需要刻意添加“新媒体”三个字,一些课程比如市场营销、品牌传播,本身就是完整规范的课程名程;强调“新媒体”的课程,实际上还相互之间有相互包含的内容,还需进一步规范调整。这部分课程设置即可转换思路,选取不同的垂直领域深根细作,比如政务新媒体运营、企业新媒体运营、快消品、奢饰品新媒体推广等等。虽然这部分课程可能在授课方面没有教材,但是教师多观察研究案例,积累学习与不断实践,师生都会受益良多。

       高春艳副教授最后对本次论证会做一总结,特别强调了课程命名的规范性,并指导所有专业老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调整。

(图/林依源)